一、《方案》出台的背景及意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提升农村地区交通服务水平,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步伐,切实加强我县农村公路管养力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打造建养并重、安全畅通、环境优美、服务优良的农村公路新格局,实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总目标,制定了该方案。
二、“四好农村路”具体实施内容
1、建好。“十四五”期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重点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包括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和联网路建设。到2025年底,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根据前期各乡镇摸底排查、交通部门复核的情况,2021年,全县实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22.155公里,其中县乡道升级改造工程13.069公里,建制村通双车道工程2.854公里,自然村通硬化路和联网路6.232公里。枞阳县交通运输局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对各乡镇上报的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建设计划进行复核,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资金使用进行行业管理。各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的项目法人,负责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全面管理。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原则上按照三级及以上公路技术标准建设;建制村双车道公路改造原则上路面宽度不低于6米;通20户以上自然村的硬化路原则上采用四级公路建设标准,路基宽度不低于5.5米,路面宽度不低于4.5米(特殊区域特殊路段不低于3.5米),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厚度不低于18厘米,面层厚度不低于20厘米,错车道原则上间隔不得大于300米。资金来源包括:1、省补资金;2、县配套资金;3、社会支持、村级“一事一议”等多渠道筹集的资金;4、其他符合规定的资金。征地、拆迁等间接经费由项目属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筹集落实。
2、管好。县委、县政府要求,各乡镇要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管养的主体作用,成立县、乡两级路长办公室,负责落实路长制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明确枞阳县人民政府是本辖区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建后管理工作的责任主体;路长分县、乡镇、村三个层级,分别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沿线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和村委会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各乡镇人民政府应按照县政府的规定,认真履行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建后管理职责,指导并监督村民委员会组织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管理工作。通过推行公路“路长制”,进一步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体系,压实县政府、乡镇政府、村(居)委会的农村公路管养责任,以全面提升农村公路交通环境和路域人居环境综合水平为目标,打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
3、护好。农村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将农村公路养护纳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资金保障体系和绩效目标考核体系,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我县实际的农村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逐步推行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整合政府和市场资源,有效提升农村公路养护水平、抗灾减灾能力和服务品质。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示范创建,树立农村公路绿色发展理念。到2021年底,各乡镇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养护工程比例不低于5%,中等及以上农村公路占比不低于85%。继续执行省级对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的补助政策。按照每年县道15000元/公里、乡道7000元/公里、村道2000元/公里(“1572”补助标准)安排农村公路养护工程省级补助资金。2021年实施县乡公路大中修工程135.208公里。
4、运营好。建好、管好、护好农村公路,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生产和出行的需求。县委、县政府要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始终把“改善民生、服务三农”作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农村公路通畅水平、运营环境和服务能力。以推进城乡道路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保障城乡居民“行有所乘”基本需求为目标,整合城乡综合交通运输资源,完善优化运输网络,推动城乡客货运输融合发展,加快实现农村地区交通出行更便捷、流通更高效、运输更安全。在巩固建制村通公交车工作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农村公交服务品质。在现有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乡镇运输站场综合利用率。
总之,“四好农村路”建设是一项关系交通事业持续发展、关系党和政府形象、关系群众利益的长远大计,做好这项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将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缜密细致的工作,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为加快建设新时代幸福美好枞阳作出应有贡献。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