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枞阳美味:青蚕豆潽鸡蛋

时间:2018-03-16 11:12:06
西湾居士
 
    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里,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摘自《舌尖上的中国》

  青蚕豆潽鸡蛋,在家乡枞阳境内是一道流传甚久再普通不过的家常汤菜。

    青蚕豆,每年农历的四五月,乡下的田间地头,随手拈来,掰开肉鼓鼓的豆荚,露出肥嘟嘟的蚕豆。用来做菜,一般还要追加一道程序,就是将蚕豆的内皮去掉,先把蚕豆含有脐蒂一端抠开,再在尾部稍一用力,便挤出绿白相间娇嫩晶莹的豆米。

  青蚕豆与鸡蛋的搭配,在民间成活并传承,源于何时,始于何人,我想已无须追溯。像原野里的一株无人问津的野花,盈香飘远,就这样存在着。青蚕豆与鸡蛋,这两种再普通不过的食材,撇其人们都知道的营养不说,就一碗菜的色香味及其口感来说,也可谓是一场相遇的缘分。在家乡流传的做法,关键是这个动感十足的“潽”字,需要对火候与放食材时机的准确掌握,才能决定这道菜的命运。在锅里,以一瓢水为媒,青蚕豆煮沸,趁着水的热情沸腾,倒入已经打散的蛋花,瞬间成形,也就撮合了豆与蛋的前世今生的因缘。在灶下火候的作用下,豆与蛋青黄相接,相拥,相携,上下翻滚,欢欣雀跃。这时豆青色如翡,蛋黄色似金,恰似天作之合,两物相容于水,成汤,简单朴素而又不失玲珑素雅。添以油盐,便可装盘上桌。尝其味,口感细腻绵润,软柔滑嫩,青蚕豆里有鸡蛋的原汁香味,鸡蛋里蕴含着青蚕豆的天然青禾之气,不用细嚼慢咽,已是满嘴人间四月天的味道;饮其汤,更是两味兼容,浓浓爽口,余味悠然。

    用食物来缩短他乡与故乡的距离,这是中国人的习惯。我们每个人从一出生,母亲都会把家的味道,通过食物种植在我们的味蕾,不管你是否情愿,不管你的脚步迁徙到哪里,这种味道总是终生相随挥之不去。青蚕豆潽鸡蛋,这道农家餐桌常见的汤菜,也不例外。我曾在家乡小镇上经营一家饭店的时候,见识了一位阔别故乡几十年的老人,通过舌尖上的回忆,对故乡和母亲深深地怀恋与怀念。

    这位岁已近百的耄耋老人,是当年中国远征军戴安澜将军手下一员士兵。在撤退回国中途与部队失散,独自一人,从异国他乡,跋山涉水,历经艰难险阻,尝尽千辛万苦,带着一定要归国回家的坚定信念,终于两年后辗转到达云南腾冲。由于历史等原因,他掩名埋姓定居云南,成家立业,直至时隔几十年后,老人才带着他的满堂儿 孙,千里迢迢回到他魂牵梦绕的故乡来寻亲 认祖。少小离家,一别经年,从老人儿孙的平静地叙述中,从老人安之若素的神态中,我感觉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已被岁月的风沙掩盖,老人以及老人的儿孙们都很坦然了。但在我拿出菜单的时候,老人微笑着冲我用地道的家乡话说:“我要一碗青蚕豆潽鸡蛋!”我一愣,在这个人们习惯了钟鸣鼎食、饕餮大餐的时代,这道菜饭店里是很少登堂亮相的。
“我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就想吃家里的菜!”老人似乎看出我的不解,喃喃自语般地向我解释:“我十八岁出门,离家那天,娘就是烧了一大碗青蚕豆潽鸡蛋,记得当天的蚕豆还是我自己从地里摘回来的……”

   我看见老人脸上充满沧桑的皱纹幸福地荡漾开来,又分明看见老人不断拿起纸巾擦自己的眼角。

   记得那天,我是亲自下厨,用我的母亲曾经教我的做法,很认真地为老人做了一碗青蚕豆潽鸡蛋。

   历史对于旁观者是一段故事,而对于一个亲历者,是切身的喜悦和感伤。从事过餐饮业的我,喜欢用各种调料做各种菜品。见识这位老人后,我突然懂得菜如人生,五味杂陈中,一种亲情一种乡愁,却在一碗平实淡淡的青蚕豆潽鸡蛋的汤菜里,显得是那么的经久,熨帖。做过厨师的我,喜欢用各种调料做各种菜品。见识这位老人后,我突然懂得菜如人生,五味杂陈中,一种亲情一种乡愁,却在一碗平实淡淡的青蚕豆潽鸡蛋的汤菜里,显得是那么的经久,熨帖。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