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成立
淮南道
唐太宗、高宗时治淮南南道于石溪,设白云司。
石溪镇
石溪位于通江达淮的一条古水道上,为古代一条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据《水经注》南淮水,为施水。上接罗河、沙溪、冷水关,可达寿春。梁武帝筑浮山堰,水淹寿春。古有渭川、伊川、潜川、淮上之称。下经松江(长河)从枞阳入江,清朝改道经吴家叽、经汤沟至袁子港出江。
宋朝的镇与今天的镇不一样,镇为监镇,负责地方治安,保障务的盐、茶、酒等监财税征收顺利进行和钱币制造,并有军队保护。公元965年前后,在齐安旧城设镇。宋朝为接待来往官员,常派主簿驻此,所以,当时称石溪齐安为桐城县东城。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四十八》记载: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甲子癸巳,监舒州石溪镇酒税、奉职杨茂盛贷死除名,柳州编管。坐百姓乘马过务,搜得税物,笞之致死也。《浮山集》中有《谢监务杨秀才启》记载。《宋会要辑稿-清-徐松》记载:徽宗大观六年正月一日,户部言:“舒州乞罢许公、双港、石溪三镇监税官,将逐务召人买扑。”从之。是后十二月十八日,诏复罢,从本路监司之请。
民国年间,邑绅陈澹然、方培卿、房秩五、史恕卿等44人,联名上《桐城东南乡另设县治呈启》于省府,拟于东南乡另建“新桐县”,县址拟建在石溪镇。1949年桐庐县的县城准备设在这里,材料都运来了,因大水而转移。
石溪务
务,是我国最早的单独设立的税务机关。开始于宋初,所谓监当官,“掌场务、库藏、出纳之事,其征榷场务,岁有定额,以登耗为殿最赏罚。”宋太祖在开宝三年(公元970年)六月,又规定:“禁诸州长吏亲随人掌厢镇局务。”《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这是宋太祖为了削弱地方势力,在每个州县设有监务之职,监务直接对朝庭负责,归转运通判管辖,官员由朝庭任命并派文职官督职。
石溪务是舒州十九务之一,统辖桐城县的东、南二乡。《宋会要辑稿》记载:熙宁十年(公元1068年),舒州十九务之一,石溪务交税:六百五十七贯一百四十二文。
《宋会要辑稿》记载舒州后改为十三务,石溪务交税:五千八百二贯七百八十一文。石溪务当时的税收相当于铜陵县的税收,可见当时的经济状况。
根据宋史资料记载,常在旧县或州的地方设漕司,为通判或转运使驻地。这里曾是淮南转运使驻所。
北宋·淮南淮西路石溪镇标识
石溪刑场
杀人场,是我国古代的刑场。据史料记载和民间说法,石溪齐安旧城,唐朝设淮南南道和白云司,白云司属于刑部管辖,具有行刑、审判、关押犯人的权力。宋朝设白云六曹,直民国时期止,石溪刑场一直在使用。刑场有断头台二个,石柱一根,料质为红麻石,有站石一块,用于绑犯人,边有雕楼一座。现存断头台一块,年代久远,料质为红麻石,底座为正方形,上方为正方形,底座边长95厘米,高度55厘米。另一块底座为正方形,上方为圆形,形式相当,已被村民做房子用了。
监狱设在白柳镇山河村黑屋里,有旱牢、水牢、女牢,有的牢房基础还依稀可辩。在石溪当地还流传这种说法:你要害事,把你关进黑屋里。
平山堂
建于北宋。耿天骘,字南仲,生卒待考,与王安石年龄相近。石溪齐安人,著作郎,参军,平山堂教授,居齐安东城洁归堂。耿天骘与王安石关系密切。耿天骘弟子时彦,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己未科状元,见《宋儒学案》。康熙二十二年《桐城县志》:东乡,石溪离城九十里,上则。学堂山离城九十里,上则。炭埠离城九十里,上则。万安桥离城九十里,上则。《嘉庆庐州府志》(卷五古迹下)州志:平山堂,在儒学前,紫芝山上,宋时建。清朝为姚鼐读书处,桐城派刘大櫆、叶书山、姚范在此讲学,姚范和姚鼐居住姚氏草堂,姚鼐九岁至十三岁随叔父姚范在石溪读书。宋·晁补之“一釂孤鸿烟雨曲,平山堂上快哉风”。快哉亭位于平山堂前,紫芝山上。郭功甫《学舍》:簿领如棼处处忙,日华偏向此中长。吟馀林表孤云改,梦觉窗间小雨凉。佩玉上趋承斗极,棹歌深入钓沧浪。何如潇洒诗书局,不在山林不庙堂。
惜阴亭
陶侃在阴安当县令。惜阴亭,相传在枞阳境内有十二座,石溪有二处,一处在石溪小学。另一处是后来的临皋亭。有“陶母还酢”故事流传。
罗珦别墅
罗珦,(736年—809年)公元755年夏天,罗珦落难时,与母亲一路行乞至齐安,由于饥饿和高温,他们晕倒在一棵梅树下,获救后到长安,762年中举,罗珦当官后,不忘落难时遭遇,就在他当年晕倒的地方建了自己的别墅,在屋后又新栽了许多梅树、桂花等,称为梅园,并把他母亲安排在别墅里居住,作为自己故乡,人们称这个别墅为“罗珦家”。他为官四十四载,从主管祭祀,一直做到太子宾客,莅位十六个官职。在百姓心中他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兴修水利,艺桑亩亩,关心疾苦。在他的同僚面前是胆识过人,谦虚谨慎,品行端庄,才华出众。在皇帝眼中他为官清廉,作风正派,高网宽禁,有制有伦。《全唐文·卷478》记载,他在任当庐州刺史时,“入以材能为九卿,典司金谷,由朱邑之课第,循牟融之事任”。封为“太中大夫守太子宾客上柱国襄阳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为太子宾客。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