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今春的雨水如此之多,我就会错过了和山芋片重逢的机会,也不会再忆起它。
出元宵过后,我已安排了去北京打工的日程。谁知乡下堂弟打来电话,说我家无人居住的屋顶,下水管被树叶和尘土堵死了,屋顶上的雨水都能养鱼了,屋里都漏成了河。又没有楼梯通往屋顶,他说他不敢上去。
是的,我家的房子是我自己设计的,只在阳台顶上留了一个靠梯子才能爬上屋顶的洞口。
我改变了行程日期,回了趟老家。
收拾完毕后回县城的G347公路上,细心的妻子神秘地告诉我,说她发现了让我惊喜的东西,我问她何物,妻说谜底明天早上就揭晓。
谁知小爹打来电话说破了此事,他叫我把车掉头开到大沟埂上。他说他真是老糊涂了拿错了袋,把山芋片当粉丝给了我。
我一听乐了,我叫妻告诉小爹,说山芋片比粉丝还好,这可是城里现在的稀罕物了。
小爹说他本想留几百斤山芋等年底孩子们都回家了尝鲜。
可自从都是楼房后,山芋窖就没有了,山芋很难留到冬天,就是留住了,也会有烂了的黑点无法食用。
小爹说他便想到了切成山芋片晒干后保存食用。虽没有山芋吃起来原汁原味,但也有它的独特风味。
回家后第二天早上,妻就做了一锅山芋片搭粥。也许是平常油腻吃多了,猛然吃这阔别多年的杂粮,除了可口之外,更多的是回忆。
记得土地到户后,母亲每年趁着山芋上市时,总要洗几大腰篮山芋,切成薄厚均匀的山芋片放到瓦房顶上晒。要是遭到偷吃的鸟儿多了,母亲便转移地方,放进簸箕里抬到柴堆或草堆上晒。
晒干后保存的山芋片得留到冬天。等屋内没有放进山芋窖里的山芋吃完了,山芋片才会派上用场。
那些年冬季,父亲偶尔从田地里回来的晚,粥锅里的山芋片被我们几个正是能吃的“小半钵子”(枞阳方言:指正长身体的少年郎)搞得所剩无几,母亲就会气骂道:你们这几个小伢切,怎的那么饿荒呢?明天煮一大锅山芋片让你们吃!
母亲煮山芋片搭粥时,先把一大锅水只淘少量的米放进去,烧开后才把不多的事先用水浸泡过的山芋片,用清水再洗几遍才倒入有点泛白色米汤的锅中。再用大火突几开后焖着,要是不赶时间或者忙,等一个多小时后再次用大火烧突几个滚头就行了。
山芋片搭粥煮到最佳后,粥有点灰黑色,吃一口黏嘴,有一种山芋的味道,但又不那么浓,有时因粥没有突的好山芋片没焖好,总有几块较厚的山芋片没有熟透,吃到中间时还是白色,但这反而有一丝甜甜的味道。
有些人家把突粥的事交给小孩子做,一般女孩子们会出色的完成,玩性大的男孩子们十有八九会把粥突开潽(溢)到锅台面上还不知道。后果是,准要遭到父母非打必骂的。
还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圩区的木匠特别喜欢吃后山区人家的山芋片粥,只要是冬天他到后山区上门工,就提前告诉人家,要是有山芋片早上就吃山芋片粥最好。
有些人家就会说,哪能用粥招待师傅呢?可木匠说,他早上就喜欢吃山芋片粥不喜欢吃干饭。既然是这样,即使家里已没有山芋片的人家,问邻居借也要借一点招待师傅。
有一次,这个木匠来晚了,想走近路便从人家后门进来,后门是灶间,他无意中看到这家主妇用洗碗布把突潽(溢)到锅台面上的米汤抹回锅里。吃早饭时,主妇特意盛了一碗有许多山芋片的粥给木匠师傅。木匠师傅吞了吞口水,迟疑了片刻说,我今天早上在家里吃过了。不知情的主妇热情的劝说道,哪有那么早呢,再少吃一点……
那时还没到冬季,父亲就用一块大青石板把山芋窖口封得严严实实的。还警告我们别弄动了青石板,进风坏了山芋种。
可是每年春天出售山芋种时,父亲下到窖里总会发现有烂了的山芋,父亲心疼不已,一个人在山芋窖里自言自语。他却不知是我们兄弟三人干的坏事。
家里的山芋片预留的不是很多,母亲会合理的安排,不是天天早上都有山芋片搭粥的。要是碰到早上没有山芋片搭粥,我们会趁父母不备,仨人合力将大青石板移动拳头大的缝隙,用叉洋叉出山芋放进锅洞里烧着吃,有时会叉到比缝隙大的山芋无法拿出,只好扔下去重换。想必父亲发现烂了的山芋就是叉洋叉过的,有些可能是因我们移动了石板,进入了冷气的结果。
我不知道山芋片源于何年何月,它也不是什么稀罕之物。可聪明的人们用这么简单的方法就能把山芋保留住,在那饥荒的岁月里让多少人喜出望外的度过了难关。
现在谁要是能偶尔吃上一两顿山芋片搭粥,那真是有口福之人!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