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吴汝纶弃官就教始末

时间:2020-09-21 08:34:20

  吴汝纶,字挚甫,安徽枞阳会宫老桥(旧属桐城县)人。他因在义理、考据、辞章等方面卓然优异的表现,各级考试皆“一试辄中,无再应试者”,年仅26岁便取得进士。

  适逢太平天国之乱,曾国藩意图强化幕府职能,栽培人才因应变局,造成官僚与幕僚阶层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

  当时,幕府职责日重,使得士人在获得进士与举人等功名后,部分会选择入幕,期望凭借自身才学,日后能获得保荐任官的机会。

  因此,“出幕入仕”在当时被认为是祈求未来仕途能平稳坦顺的“跳板”。获得进士之位的吴汝纶,便选择进入“幕僚尤极一时之盛”的曾国藩幕府。

  

出幕入仕

 

  吴汝纶总共在曾幕客居约5年。在他过往写给程曦之的信中,曾以“往时居曾相幕中,最折磨人”一句,感怀过往师从曾国藩治学做事的情景,并以“渠在曾幕可云沉埋,若李幕则名利皆有获矣”之言,简短概括曾国藩、李鸿章幕内风气之不同。

  “沉埋”于曾幕的吴汝纶,除了在文才、学识方面备受曾国藩赏识外,也奠定了其日后于仕途、学界间主要的人脉基础。

  他不仅借职务之便正式认识了李鸿章,也受到曾国藩“以经世之学济义理之穷”精神的感染,将桐城派借参与政事、刊刻书籍与书院讲学等途径壮大文派的精神发挥到极致。

  当时,吴汝纶与张裕钊、黎庶昌、薛福成,四人并称“曾门四弟子”。而后桐城文派传入河北,尤赖张裕钊与吴汝纶先后执教的保定莲池书院。

  这二人在曾幕期间,便有深厚交情,张裕钊也因此成为吴汝纶日后于学问、事业上求教的重要人物。

  二人在张裕钊主讲莲池的五年时间,“日日相问讯,有疑则以问焉,有得则以告焉,见则面质,别则以书”,携手使莲池书院成为当时桐城文派在河北的传播中心。

  

仕途蹇滞

 

  吴汝纶在仕途上,并没有像他科考那样一路顺遂,反倒出现蹇滞的情况。

  他一生三次入幕。同治十二年,他因丁父忧离开深州,隔年应江苏巡抚张树声之聘,担任幕僚;但次年又因丁母忧而离开张幕。

  他在光绪二年(1876)进入李鸿章幕府,成为替李鸿章撰写奏章文稿底本的重要角色。此时,在他的日记中,多有对晚清官场陋习与奢靡风气的感叹,也有对自己屡次因公务荒废学问、又无法发挥所长的恨意与无奈。

  光绪十四年(1888)六月,在当时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写给时任莲池书院山长的张裕钊的信中,以“以湖北江汉书院,明岁讲习需人”为由,希望张裕钊前往湖北赴任。

  然而,当时有传闻说,李鸿章其实是有意荐举女婿张佩纶取代张裕钊山长之位。一时间,“莲池诸生闻之而大哗”,相约此事如果成真,则决不上课。

  张佩纶因人言纷纷,遂不敢赴任。此事造成莲池书院山长一职悬而未决,却反而带给吴汝纶脱离官场的契机。

  弃官就教

  十月,吴汝纶到天津送别张裕钊,并谒见李鸿章,得知莲池书院山长之位仍无人主持。

  对屡在家书中抱怨“疲于宦事”的吴汝纶来说,莲池的薪水可谓“尚可糊口养家”,因此他毅然决然弃官从教,前往保定赴任,此事引起众人一阵哗然惊叹。

  可是,在那个时代,书院山长职位之竞争还是很激烈的。如吴汝纶在家书透露出对未来的恐慌:“他日告罢,未必得有佳馆!”

  而吴汝纶之所以在49岁时会有此转折之因,除了对官场难以适应,以及仕途蹇滞外,也受到曾国藩在太平天国后积极重建书院、重视文教事业的影响。

  

微妙状态

 

  如果说,客居曾幕“沉埋”五年多的时光,奠定了吴汝纶后半辈子文事之路;而在李幕十年多的时光,吴汝纶在许多政策上提供建言、代拟奏疏,善尽幕宾之责;那么,离开李幕、在莲池书院担任教职的吴汝纶,与李鸿章之间,可说处于一种微妙状态。

  相对于曾国藩大规模地培养幕客,此时位高权重的李鸿章,多半通过安插僚属,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十分讲究人际关系的晚清政坛,即便幕宾离开幕府、外出任官,仍经常与幕主维持良好的互动与联系,吴汝纶便是其中一个例子。

  李鸿章生前曾亲自或多次由幕友故朋,转达希望吴汝纶可重新入幕的想法,两人也就“是否再入李幕”展开了多次讨论。

  然而,吴汝纶曾在信中以“后当改辙,不复自守局外,此亦所以报师相也,何必羁之幕下,始为相得哉”,或身体状况“朽钝不堪、旋看旋忘”为由,拒绝众人提议。

  但这并不代表吴汝纶不再关心时局,他除了在私人信笺中表达“若有命召,亦必速往,绝不置身事外。”这种委婉的态度外,也在信件中屡屡发表对时事的议论,甚至商请外国友人打探消息或从中斡旋。

  一次,吴汝纶与日本朋友碰面,两人说到吴汝纶的儿子以后学什么专业,吴汝纶回答“将学政治、法律”,日本友人听后大笑说:“满国皆李傅相也。”事实上,曾国藩、李鸿章二人的性格与处事态度皆不同,李鸿章甚至被曾国藩戏称为“拼命做官”。因此,虽然吴汝纶将曾、李二人都视为自己的伯乐,但他对曾国藩的评价,远远高于李鸿章。

  东游被谤

  吴汝纶从李鸿章最久。鸿章督畿辅十余年,前数年疏奏多属薛福成起草,后则汝纶笔也。汝纶尝知冀州,罢官后,主讲保定莲池书院,成就弟子甚众。初以古文得名,晚岁好谈新学。侯官严复每译一书,必求汝纶润色。辛丑重开大学堂,张百熙荐为总教习,特赏四品卿,偕绍英入东洋考察学务。日人慕汝纶名,礼待甚优,留学生亦开会欢迎。绍英旁睨之,殊不平,密电学部,言东洋学生多主革命排满,汝纶日与为缘,言论叵测,恐生变。学部急召汝纶归。汝纶知中谗,年老忧惧成疾,遂致不起。后一年,绍英以考察政治大臣随载泽出使欧美,临发,遇盗伤左肱。大索十日不得。旋缉访知为吴樾,已炸死,樾,汝纶族子,亦东洋留学生,或云为汝纶复仇,莫能质也。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