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拜谒何氏太始祖陵园

时间:2022-09-19 10:03:34

  何松涛

  今 年,阳春三月,天气乍暖还寒,我们几位何氏后裔于清明前专程去庐江拜谒了何氏太始祖陵园。

从庐城驱车东行十多公里,便来到这片令我神往的土地。一下车,倍感神清气爽。这里,发洪山(原名“发何山)葱茏叠翠,黄陂湖举月拖兰,放眼望去,城廓于山水之间,楼阁出烟云之上,香风满道,芳气袭人。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早在二千多年前韩王之子韩公,因躲避秦始皇的追杀,遁迹庐江,改韩为何,定居望淮岗。与夫人姜氏一同活过百岁之后卒葬于此,何坟岗因此而得名。二千多年过去了,历史的烟云虽已散尽,但我们何氏一脉相承的后人们却生生不息,遍布全世界,成为名门望族。

  何氏太始祖陵园就坐落在眼前的十里长岗上,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诠释着来自远古的新意。我知道,这里原本没有路,是专门为陵园而兴建的。柏油马路的尽头,向西一拐,便是通往陵园的小道。走在这条小径上,虽不见何氏太始祖当年西风古道瘦马式的田园晚景,确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清幽感觉,于是,我的思绪陡然回到了那远古的时代,遥想韩公当年,天下之大,没有他的容身之地,却偏偏选择了黄陂湖畔的十里荒岗。古人有太多的叹息,诸如“人生如梦”,“一坯黄土掩风流”之类的宿命观,几乎充斥了所有的线装书。改姓何的韩公却不然,为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安逸生活,身披秦时明月,空越汉时关卡,千里迢迢来到此地,构室营田,操舟送济,取偿自给,成为了何氏太始祖。

  

何氏太始祖墓坐东向西,北靠青山,南有浩浩黄陂湖,北有溪水长流。绕过一段院墙,便来到了陵园的大门前,伫立在门前的广场上,我们的目光不禁向西望去,一望无际的地平线上彩云飞渡,此景此情,使人的心胸刹时变得格外的旷达,也使我陷入了沉思之中。突然,一群小鸟从空中划过,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陵园深处。

  走在园内的青石路上,我们的脚步很轻很轻,生怕惊醒这位沉睡二千多年的老人,尽管我们深知自己拥有的只是一种幻觉,但我们实在不忍心打破陵园内少有的清静……在这宁静的氛围里,何氏太始祖陵园的轮廓尽收眼底,墓的主体突出,层层重叠,气势雄伟。院墙错落有致,蓝色琉璃瓦,绿色长青树;墓冢由石台基托出山冈,四周栅栏拱围;栅栏的外围布满鲜花和青草,阳光照下来,斑斑驳驳,闪闪烁烁,使整个陵园显得雄伟而又玲珑,秀丽中带有几分缥缈,巍峨里又透出几许秀逸,好一幅含蓄、空静的画面。

  正当我流连之际,看园的老人笑呵呵地向我们走来,问明来意后,又笑呵呵地将我们迎进庐江堂。该堂位于陵园北侧面,室内的正面摆放着何氏太始祖公的灵位,在阳光折射下,显得十分庄严和肃穆。再往西侧的墙上看去,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近百位人物瓷像。修陵园的人真可谓费尽心思,他们将所有对陵园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宗亲们的肖像,在景德镇经陶瓷烧制,悬挂在“庐江堂”内。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方重达十三吨的巨碑,“何氏太始祖瑊公之墓”几个大字首先进入我们的眼帘。我在工程建设期间虽没有到访何氏太始祖陵园,但我知道这方巨碑是从福建远道运来的,当时正值连阴雨天,因太重连大吊车也无法将这庞然大物竖起来,何氏宗亲们硬是用扛棍撬,才有了眼前这巍然壮观的一幕。

  沿着七级台阶而上,绕过墓碑,便是何氏太始祖公当年的风采。在当今天下所有何氏后人的心中,就像墓前的那方巨碑一样,依然挺立如初。这座陵园,也是我们何氏的精神家园,时常到这里走走,不能不称之为一种精神的洗礼。我们面对先人,烧一柱香,许上一段心愿,不仅可以抚思历史,还可以让自己的生命赋予新的内涵。生命是美好的,当你的心脏停止跳动之后,仍然能以你自下而上奋斗不息的经历启发后人,这是一种境界。当你生命的岩浆全部灌注于事业之中时,你的生命也会变得永恒。

  

离开陵园的时候,太阳已升上中天。坐在车上,我突然想起了采访到的修建这座陵园的组织者,他叫何春雷,是九十年代的大学生。他为了修建何氏太始祖陵园,他的足迹不仅踏遍了大江南北,还跨洋过海,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业、泰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饱受了长途跋涉之苦。工程伊始,由于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他进退维谷,举步维难。工程最紧张的日子,他累倒过几次,就是住在医院里,他还一手举着盐水瓶,一手拿着手机,了解工程进度,安排繁琐事务。在这段时间里,他的妻子怀孕在身,他却三过家门而不入……甚至夜深人静的时候,每每谈及工程期间的一幕幕,他的脸上却隐隐透出一丝苦涩。人们能理解他,在这苦涩的背后,曾发生过多少说不清道不明的故事。然而,这种苦涩对他来说又是短暂的,他是一位内心极其刚强的人,在他的面前,没有跨越不过的门槛……还有,安徽何氏总会副会长何堂斌,他已是七十多岁,早出晚归,整天呆在工地上,一呆就是在半年时间,抓质量,抓管理,还要协调关系,委实令人感动。陵园建设尚在扩建之中,就是在原有十五亩的基础上,再扩大一倍,门前要竖两道牌坊,建假山,设盆景,铺草坪,种植花草树木等等。

  

汽车在归家的路上一路轻吟,何氏太始祖陵园在我们的身后渐渐远去。我想,是不是应该感谢以何春雷为首的安徽何氏总会一班人,是他们用精彩的一笔,在庐江的大地上刷下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以前,南来北往的客人都说过,到庐江一游,不到周瑜墓就等于没到庐江,如今,人们又多了一个话题,那就是:如果你到庐江,不去何氏太始祖陵园,你便会多了一份遗憾!

  

从何氏太始祖陵园归来好久后,我们的心情一直难以平静。听说清明时节,何氏太始祖陵园热闹非凡,整天熙熙攘攘,游人如鲫。是的,何氏太始祖陵园虽称不上是“天上宫阙”,但也是踏青的好去处,游人们能在一览湖光山色的同时,领略到陵园的庄严和神秘。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