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人所欲也。因为人总要往高处走。拿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如何升官?靠德行、靠能力,当然,现实中还有许多条,其中之一便是靠关系,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许多人为此想尽办法拉关系、攀靠山,穷尽了人生丑态,令人唏嘘。
但是,有这样一个人,有铁打的靠山却不靠,甚至靠山想提拔他时,他干脆连原来的官都辞了。
这个人就是明代的周京
其后,改任兵部侍郎兼左副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
这时,周京也有了一个小小的官职——从仕郎,这是文职散官,明朝为从七品初授之阶。看到周京这样遇不足以尽其才,位不足以配其德,钱如京便嘱托主管选拔官吏的部门将他改为文林郎,“冀公折节,公耻之,遂致仕”。意思是说钱如京吩咐人将他由副处级的从仕郎改正处级的文林郎,并照顾他自尊,说希望他“折节”予以接收,他却认为这样由学生关照上位,就是搞裙带关系,实在是一种耻辱,于是干脆“致仕”,即把原来的从仕郎都请辞了回乡。
回乡后一边继续倡明义学,一边在嘉靖庚寅年(1530)习欧阳修、苏轼以五世分承为系次,统率鹞石周氏族人首创鹞石周氏族谱,并创立家规,议定前20世排行,仿朱熹将迁入茶院的朱姓第一人称为婺源朱氏始祖例,将第一个在鹞石山下披棘造庐、开枝散叶的解元周仕龙称作鹞石周氏始祖,以第五世“贤”字辈为标准线,将全族划分为二十一支派,从而使鹞石周氏世系明、昭穆序、长幼别、恩义笃,敬老尊贤,追远睦族……
接着,周京又带鹞石周氏族人首建祠堂,并置办义田,通过在祠堂对祖宗的谒拜,教导子孙崇本反始,思孝广爱……“义田”的产出用来救助,使族中贫弱者的生活得到了保障,更使俊秀者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对周京带族人置义田之举,钱如京给予了极高评价,说他会因为积善滚滚生公卿。
周京娶明朝开国以来桐城第一个进士、官至山西右布政使的谢佑孙女为妻,后来,周京一家确如钱如京所祝福的那样,代不乏贤良,周京的曾孙女嫁给了左出颖,养育了铁骨御史左光斗、柱史左光先等九弟兄,周京的玄孙周日耀死后多年于乾隆四十二年奉旨崇祠于忠孝祠。周京是鹞石周氏里程碑式人物,后世根据他的辈分尊他为鹞石周世八世祖。
周京在官场上不搞关系网,不走门子,不愿靠学生上位,裸辞回乡,可能在一些人看来,太不值得,失去了太多,但纵观周京的一生,他在关键时刻管住了自己的欲望没有破笼,以辞职的方式谢绝了钱如京的关照,让自己心无所欠,也就是做到了清心寡欲,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做,然后做了许多自己甘心情愿的事情,这样的人生岂不快哉?如果他不归里,就可能永远背负着“靠学生上位”的舆论压力,且一生欠着钱如京的人情,
这不啻为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和“折磨”,在此种情况下,又怎么谈得上带族人修家谱、建祠堂、置义田、倡义学等一系列积德积善之事呢?
作者:周巨龙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