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土特产,触网走出大山;农民自己当主播,带火“网红”农货……近年来,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如火如荼,成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打开手机,点点屏幕,几日必达。快速发展的农村电商深度植入农村居民的“生活圈”,农村物流等电商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打破了农村居民消费的时空限制,刺激了他们的消费需求,让便捷购买物美价廉的物品成为可能。
乡村全面振兴,电商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近年来,商务部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累计支持1489个县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近300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超过15.8万个,促进了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
乡村是重要的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搞活农村消费,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实效。随着“村播”等消费形式的兴起,新业态激发出新活力,农村消费不断升温。2023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5万亿元,比2014年增长近13倍。今年1月至2月,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1653.95亿元,同比增长10.59%。同期,乡村消费品零售额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超过城镇。在“电商”江湖里,农产品和农民消费者的显现度都大大提高了。
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经历从最初的快递下乡,到农产品上行,再到数字化发展,如今已迈入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农村电商的发展模式愈加多元,政策指导也在逐步完善。这个清明假期,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处处都是美丽的春日经济图景。如何在山水之间畅通农产品上行渠道,让各类“土特产”搭上“数字化”的快车,跑出农产品上行、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加速度”?
前不久,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6个方面提出14条具体举措引导农村电商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其中包括搭建多层次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特色突出、带动力强的县域直播电商基地,培育农村数字消费场景,拓展数字便民服务。加快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高农村物流设施现代化程度,改善农村物流配送集约化水平,推动农村商贸物流创新发展。培育多元化新型农村电商主体,鼓励餐饮、住宿等生活服务类企业开展连锁经营,提供在线订餐、订房等服务,实现专业化、精细化发展。加强电商技能培训,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等。这些具体举措将补齐农村电商短板,为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农村电商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围绕高质量发展,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电商与农村一二三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培育新业态、新场景,构建协同、创新、高效的农村电商生态圈,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消费,必能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注入澎湃动能。(作者 尹贵龙)
稿件来源: 安徽日报
|
编辑: 乔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