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克友
我的家乡枞阳县钱铺镇将军村只能叫老家,不能称作故乡,因为它现在离我的生活地方不算太远。将军村位于山旮旯里,前是山,后也是山;左是峰,右仍是峰,典型的山里人家。离开老家后,我已有多年没有回去过,不是我缺少乡愁,而是老家存于记忆中脏乱差印记太深太长。
端午节前,远房堂哥的儿子结婚,邀请我去参加侄儿婚礼。堂哥的乡音忽地助燃了我想回家瞧瞧的欲望。
一路上,蓝天白云,风和日丽,不知不觉地就来到老家村落旁。站在记忆中的当家塘旁,我却辨不清方向:过去低矮逼仄灰暗的老房子消失了,一座座洋气、漂亮楼房不管从什么方向看都成诗行;记忆中浑浊水草横生的水塘,如今荷叶田田,荷花飘香。
茫然中我只得拨通堂哥的电话,堂哥立马赶过来,热情拉着我的手,高兴地说:“认不出来了吧,老家变化真大吧。”
晚上婚礼,热闹非凡,人们闹着,笑着,脸上堆满致富小康后的惬意和自豪。
第二天一早,我一个人溜出堂哥家,信马由缰地在村前村后转转,想用一双眼睛网尽老家在脱贫攻坚战完胜后的新面貌。
穿村入户水泥路并不笔直,但路面平坦,走起来舒适,全无往昔“晴天一身灰,雨天满身泥”的难堪和不安。路两旁的月季花你追我赶地开放着,红得耀眼,嫩得可人,将乡村公路晕染成一条花海香径。
转到村旁的小溪边,一座新建的石拱桥横跨小溪上。站在桥上看村景,美丽的田园风光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五月的阳光洒在家乡的大地上,仿佛为远山近水镀上一道道金光;庄前屋后铺排的太阳能光伏板闪电般射出一道道的金光。远眺,群山层峦叠嶂,郁郁葱葱,绿意盎然。近观,田野里青青稻禾在南风的吹拂下掀起了绿色的海浪,一波一波的,将迷人的绿意送进人心坎。过去常见的草堆,柴火垛不见踪影,东一个,西一座的茅房一律被一排排崭新的现代化厕所替代。乡村净了,香了,美了。
边走边望,不知不觉来到文化活动广场,迎面文化墙上“忠、孝、仁、义、礼、智、信、学”宣传画十分显目,文化墙上村规民约,好人好事篇给乡村筑起了一道文明和谐的精神城墙。电子显示屏不断滚动着“倡文明,树新风”鲜红大字。广场上健身休闲文化设施齐全,来此健身休闲的人络绎不绝。
一座粉墙红瓦的三层小洋房门敞开着,大门两边张贴的春联上的“党指幸福路,勤开致富门”墨迹仍散发着喜庆的光芒。轻轻的跨进小院,只见院里紫色的月季,正怒放吐艳,那浪漫的色彩,似乎企盼我将层层花瓣酿成幸福美酒,来陶醉幸福乡村人。缀满枝头的石榴花红着脸欢笑。我与正忙着给花儿浇水的女主人攀谈起来。女主人十分热情又十分健谈。“党的政策就是好,脏乱差变成好模样。过去垃圾只能靠风刮,污水只能靠蒸发。现在村里配了专职保洁员,垃圾定点投放,定时搬运。河涧清淤,清水常流。路旁院落遍植花木,一年四季花香扑鼻。脱贫攻坚政策好,帮助我们步入小康生活。我们农村人生活赶上了城里人的水平。”热情爽朗的笑声惊愣了树上的翠鸟,鸟儿不解地瞥了一眼,慌里慌张地扑啦一下飞向远方。
绕过广场,来到新开辟的白茶基地,从茶林里吹来的风,带着绿意,捎来清香,吹去热气,带来清爽。虽早已过了采茶的季节,但我耳边仿佛响起了采茶姑娘唱出的优美动听的《采茶曲》,歌声里尽是乡村振兴后的快乐自豪。山区人民因地制宜,在特色产业上做文章,通过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的老家在变,乡亲们的观念在变,老家正在党的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一步一步走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稿件来源: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