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武状元王来聘

时间:2021-07-30 14:14:04

  文状元始于科举制度博兴之隋唐时期,而武状元直到400年后的宋朝才产生,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赵祯亲试武举,以武艺分高下,钦定一甲一名为张建侯,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

  中国古代原本崇文尚武,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重文轻武”变得越来越明显,隋唐时期没有武状元就是一个例证。自从宋太祖赵匡胤玩了一把“杯酒释兵权”之后,中国历史便跌入了“重文抑武”之河,打天下坐江山都离不开武人,但又不能给武人赋予崇高的地位和较大的权限,武人就在这种尴尬的夹缝中谋生存。元朝不设武科,也就没有武状元。明朝原本也不大想设立武科,直到开国100年后才勉强开科,还不太正规,没有殿试环节,所以也没有真正的武状元。直到开科160多年后的崇祯初期,大明江山已处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中,国家急需能上阵杀敌的武将,但临时抱佛脚从哪里去找这些人才,怎么选拔?危难之际,人们又想起了武科举,要重视武科举,希望能从武科考试中选拔将才而迅速派往前线沙场去挽救国家的危亡。明朝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武状元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据官修《明史·选举志》记载:“崇祯四年,武会试榜发,论者大哗。帝命中允方逢年、倪元璐再试,取翁英等百二十人。逢年、元璐以时方需才,奏请殿试传胪,悉如文例。乃赐王来聘等及第、出身有差。武举殿试自此始也。”其实官修《明史》的说法并不准确,据档案文献及其他史料显示,崇祯四年武科并未进行殿试,只是举行了金殿传胪仪式,但这已经是破天荒了,相当于是皇帝钦点了武状元,打破了几百年没有胪传武进士的旧例,所以当时文武百官惊呼此举为“创格大典”“创兴殊典”。这科拔取头筹的武举王来聘,就是明朝第一个正儿八经的武状元。

  据《怀宁县志》《怀宁县民间故事集》等文献显示,王来聘为安庆府怀宁县人,原名王宋徐,家境贫寒,常受人奚落,因而愤慨出走,寄籍燕京,后考中武状元,衣锦还乡,不过没几年便在山东登州为国捐躯,客死他乡,至清乾隆时赐谥忠愍,嘉庆初年怀宁县学重修刘若宰状元坊时,增载王来聘之名。

  武状元王来聘,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好不容易出了明朝第一个武状元,不几年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如午夜天空划过的一颗流星,很快消失在静寂的夜空,后来人们对于他的姓名字号、籍贯、事迹等均无太多的了解。如康熙十四年《安庆府志》记载他是崇祯戊辰状元(这是他的同乡刘若宰中文状元的科次),寄籍山东(这应该是讹取了他的战死地点);康熙二十五年《怀宁县志》亦同。清初王源《居业堂文集》、官修《明史》、光绪《顺天府志》等均记载其为“京师人”,这与怀宁民间传说基本一致。而今人潘荣胜所编《明清进士录》一书中则说王来聘为隆庆五年进士,山西寿阳人,居京师,累官至副总兵,云云,这明显是将崇祯辛未武科状元王来聘与山西寿阳隆庆辛未文科进士王来聘弄混淆了。
 王来聘到底是怀宁哪里人?我曾经考察翻阅过较多老怀宁和潜山的王氏族谱,至今仍未找到线索。据《怀宁县民间故事集》记载,王来聘的故事主要流传于潜山怀宁交界一带,也就是怀宁县平山镇及周边一带,而文状元刘若宰在怀宁的家族居地也是平山镇,所以此地应当作为重点查找范围。张全海

稿件来源: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