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外媒看枞阳 >正文

聚力高质量发展 扬帆“十四五”征程

时间:2021-07-01 10:40:33

  汇聚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枞阳的磅礴力量

  枞阳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市委坚强领导下,县委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两次特大洪水严重冲击,统筹做好各项工作,顺利完成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书写了枞阳发展史上的厚重篇章。

  坚持发展为要,强壮产业筋骨,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较“十二五”末增长56.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建设重点项目201个,完成投资526.7亿元,是“十二五”的2.3倍。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以铝基新材料、绿色家居智造为双首位的“2+4+X”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省级铝基新材料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产业园成功获批,万华禾香板、金誉二期、华驰动能、阳光电源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6.8亿元,是“十二五”末1.8倍。粮食生产实现“十七年丰”。获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省绿色发展十佳县、制造业发展增速十快县。

  锐意改革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战新、高新产业产值比重较“十二五”末分别提高30%、21.2%。高性能铝基新材料重大新兴产业工程成功获批,有效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十二五”末6倍。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县机构改革如期完成,国资国企改革齐头并进,新一轮乡镇财税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三个江心洲区划顺利调整,行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大幅压缩,工业项目“承诺即开工”全面推行。稳步推进“三农”改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获省优秀,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试点高标完成。全面深化园区改革,枞阳经开区调区及主导产业变更成功获批,全省首支县域产业直投基金运营成效明显,“一区四园”竞相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全面实施“链长制”招引,五年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92个、到位资金344.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24亿美元,分别是“十二五”的3.7倍、1.6倍、4.9倍。成功跻身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省投资环境十佳县。

  勇担历史使命,聚力攻坚推进,全面小康如期圆梦。坚持以“两个一切”决战脱贫攻坚,“十大工程”高效实施,“六大万千工程”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421”就业扶贫模式全省推广,现行标准下3.8万户、11.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6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绝对贫困彻底解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顺利实现,“三大一强”专项行动强力攻坚,长江禁捕退捕扎实开展,河湖长制、林长制推深做实,美丽长江枞阳经济带加速构建。获评“中国天然氧吧”称号,连续两年入选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

  统筹协调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加速融合。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全面推进,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城市功能显著增强,县城公交中心建成运营,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有序实施,一批群众期盼的市政工程加快建设。省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园林县城、森林城市和卫生县城成功创建。基础设施短板加速补齐,交通、水利、电力五年累计投入近百亿元、37亿元、9.6亿元,分别是“十二五”的15倍、5.3倍、3.6倍。全县首条一级公路G347建成通车,江北港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引江济淮、县城防洪墙加固等一批标志性工程顺利实施。“三大革命”“三大行动”稳步推进,农村改厕完成4.6万户,乡镇政府建成区全面整治,86个美丽乡村中心村、9个特色自然村高标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乡村面貌喜展新颜。

  兜牢民生底线,推动普惠共享,幸福指数大幅攀升。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9%、9.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民生工程累计投入103.4亿元,是“十二五”的2.2倍。稳岗就业累计新增就业2.6万人。农村危房改造获国家激励。食品安全获评省示范县。城乡供水、公交、环卫、医养“四个一体化”创新推进,探索出基本公共服务“枞阳路径”。文化旅游、卫生健康、教育体育、基本医疗、养老服务、残疾人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档案、史志、慈善、社会福利、红十字等工作全面进步。“七五”普法顺利完成,全社会法治意识明显提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两次抗击特大洪涝灾害取得全面胜利,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显著。平安枞阳建设不断深化,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突出政治统领,砥砺责任担当,管党治党全面从严。持续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坚持以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精心开展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推深做实党史学习教育。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大力推动农村基层党建“一抓双促”、城市基层党建“三抓一增强”工程,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质量持续提升。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干部人才队伍活力不断激发。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省市县贯彻意见,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实开展“讲看齐、见行动”学习讨论和“讲重作”“讲严立”“三个以案”系列警示教育活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建设,县委巡察实现全覆盖,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加快营造。

  书写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枞阳崭新篇章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今后的五年,是枞阳县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衔接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美好枞阳的重要窗口期,也是持续“打基础、补短板”的重要攻坚期。

  站在新时期的新起点,枞阳县将坚持“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实干为先”,加快打造“两地两区”,持续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奋力书写“工业强、县域富、生态优”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枞阳崭新篇章。

  勇于创新,奋力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着力构建产业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人才支撑三大体系,以创新驱动提能为主平台,打造转化应用基地。坚定坚决培育壮大“双首位”产业,积极推动战新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行动,以产业发展提振为主抓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依据县“十四五”规划,集中力量推进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坚持把产业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投资作为主攻方向,以项目建设提速为主支撑,精准扩大有效投资。

  协调共进,奋力打造城乡一体新样板。打造“大县城”核心,建好横埠“副中心”,推动其他乡镇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精心编制并严格执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培育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高质精品城市。全面推进、分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农业龙头企业招引培育,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交通投资倍增计划,构建“外联内畅”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实施水利投资倍增计划,重点推动重大工程建设,实施“新基建+”行动,加快建设“数字枞阳”“智慧枞阳”,奋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硬核支撑。

  绿色发展,奋力建设宜居宜业新家园。主动融入国家清洁能源发展战略,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空间格局,实施重点行业减污降碳行动,推进工业领域绿色转型,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以“双碳”目标引领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深入开展新一轮“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强化河湖长制,积极参与铜陵市创建国家“无废城市”建设,以“水清岸绿”倒逼生态提优。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施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全力争创国家级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以“系统治理”促进环境改善。

  深化改革,奋力构筑活力迸发新高地。坚持东融北联,深度参与铜陵市拥江发展,积极联通合肥都市圈,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支持资源向园区集中、政策向园区集成、产业向园区集聚,加快构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一区四园”发展格局,深入推进园区整体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项目,持续推动园区创新发展,全力建设高质量园区。强化“双招双引”一号工程不动摇,突出引资引技引智一体化,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实施贸易投资融合工程,大力发展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共治共享,奋力描绘美好生活新图景。持续打造“好人枞阳”品牌,广泛开展好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挖掘枞阳特色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大力发展农业观光、文化体验、康养研学、户外运动等特色旅游,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工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健康枞阳建设,全面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扎实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巩固拓展信访突出问题“深重促”专项行动成果,深入实施“守护平安”行动,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常态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创新发展社会治理。

稿件来源: 铜陵日报专版
编辑: 吴玉婷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