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县委、县政府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统一要求,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将美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抓手。2011年、2012年分别将周院组和马东组列为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通过积极的工作,一幅生态宜居的新农村秀美画卷正在展开。我村连续两年荣获全县“美好乡村建设”考核一等奖。
一、建设基本情况
我村1105户,4115人,属圩岗区。近两年来,我村结合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将中心村区域内的周院和马东两村民组列为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
2011年,我村投入473万元,对93户,307人的周院组进行整治建设,清淤当家塘3口,迁走庄内坟冢28棺,拆除禽舍、厕所、杂屋165间,重建整修房屋35幢,新建水冲式公厕2座,粉刷房屋外墙、围墙5.8万m2,拆除占道围墙150米,新建围墙400多米,硬化和拓宽村庄主次干道1280米,埋设给排水管道3000多米,新建3处共4.2亩农民公园和占地675万方米的休闲健身广场,砌设花池22个,栽植绿化树木2500棵,草坪2800m2,购置垃圾桶50个,兴建垃圾房2间,安装路灯12盏,建立宣传制度牌8块。
2012年,对78户,312人的马东组投入260万元,清淤当家塘1口,拆危房2间、畜禽圈25处、旱厕27座、院墙40米,迁坟35棺,埋设了地下排污管道500米,铺设环村500米的混凝土道路,新建水冲式公厕2座、垃圾收集房2间,砌设围墙200余米。粉饰墙面3万多平方,安装路灯30盏,修建绿化带1200米,栽植绿化树木320棵、铺设绿化草坪2000多平方米。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领导,落实目标责任。为确保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扎实开展,我村及时成立了“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总支书记亲自抓,支村两委一起上,三名干部跟班干。示范点村民组也分别成立了8人的“村民理事会”,由村民组长担任理事长,吸纳在群众中威信高的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为成员,下设工程实施组、矛盾协调组、资金监管组。村民理事会具体负责召开村民会议、收集村民意见、拟定整治方案、落实筹资筹劳、组织工程施工、监督工程质量、制定《村规民约》、划定卫生责任区和组织检查评比等。确保了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按计划、按方案、按要求深入推进。
(二)广泛宣传,引导群众参与。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广大群众的主体作用,变“镇村抓、群众看”为“镇村引导、群众参与”,充分动员和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环境综合整治的热情。通过网站新闻报道、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召开村民会议等多种形式,对开展美好乡村建设的目的、意义、内容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理事会成员还带头拆除自家及亲朋好友的露天旱厕和禽圈围墙等。通过典型引路、试点先行的方式,群众已由开始消积敷衍到主动参与,出钱出力。我村马东组整治开始时,参与人员都是留守在家的老人,但群众看到部分整治效果,看到政府是在真心的帮助他们清垃圾、改环境,不少在外做事的青壮年劳力提前回家,主动地清除杂物,粉墙换瓦,积极参与到村庄整治工作之中。最高峰一天出工劳力近200人,建设场面颇为壮观。
(三)规划先行,精心组织实施。按照凸显秀美乡村特色、彰显深厚文化底蕴和品味、具有个性魅力的思路,我村聘请了县规划院人员和村民理事会一起,制定了既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又符合村情民意、量力而行的建设规划方案。方案围绕“三清四拆六化”,坚持“因地制宜、依山傍水就势”,力求“聚散相宜、错落有致”,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整齐划一,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村庄的原生态和地理特质。同时,各整治点采取倒排工期的方法,在引导村民全体参与的同时,组建专业施工队开展工作,从而确保了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四)注重管理,建立长效机制。整治后的示范点旧貌换新颜,呈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气息。为防止反弹,引导培养村民爱护公物,讲究卫生,和谐共处的行为习惯,村民还讨论制订了《村规民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花草养护管理制度》。本着合理规划、科学选点、方便群众、易于管理的原则,我村周院组和马东组分别兴建了2处垃圾屋和2座水冲式公厕。同时还聘用了村级专职保洁员,添置了垃圾清运车。实现垃圾定点堆放,定期清运。确保环境优美、卫生整洁的长效性和稳定性。
三、几点体会
(一)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是做好美好乡村建设的关键。规划是美好乡村建设最关键的环节,是村庄未来发展的蓝图,是实施整治工作的总纲,只有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才能建设出一个好的村庄。
(二)理事会作为、村民支持是做好美好乡村建设的基础。要让村民认识到美好乡村建设谁最受益,使他们在这项工作中发挥主人翁作用,负起应负的责任,尽到应尽的义务。该筹资的筹资,该投劳的投劳,真正改变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只有取得村民的支持和参与,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才能顺利稳步推进。
(三)广开渠道、多方筹资是做好美好乡村建设的核心。美好乡村建设好不好,关键在于资金多与少。打破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的资金瓶颈可通过:一是加强项目整合,对整治村庄进行重点倾斜;二是提倡农民履行义务,大力开展筹资筹劳;三是切实量力依序而行,延缓资金压力;四是探索新的融资模式,尝试市场化运作。实行“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集中财力办大事。
(四)建章立制、长效管理是做好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为确保村庄整治实施后的管理正常化,应在《村规民约》的基础上做到:一要以户为单位签订保洁责任书,实行门前“三包”;二要确定专门的保洁员,明确保洁员的目标责任制;三要确定村干具体负责,常抓不懈。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将继续拓宽视野,创新思路,在整治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把横山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乡村!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