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枞桐公路在枞阳县会宫老街道右拐有一条水泥路,路一端是一排排的蔬菜大棚,这里是施学彪的生产基地——安徽榈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初冬,是收获的季节。在施学彪20亩的萝卜种植基地中,连片的萝卜缨色泽翠绿、长势喜人。
和记者一见面,施学彪就迫不及待地要带记者去看他的萝卜地。他麻利地从沙地里拔出萝卜,轻轻扬一扬,自信且自豪,“正宗的枞阳大萝卜,我们今天尝尝。”
在当地,施学彪被称为枞阳大萝卜的“代言人”,而他更愿意说自己是“守护人”,为保住枞阳大萝卜,他花了6年时间保种提纯,终于在今年提纯成功,种出了原生态的枞阳大萝卜。
不能让枞阳大萝卜灭绝
“我们正宗的枞阳大萝卜水分足,吃起来入口即化,没有渣子,被誉为生长在土壤里的水果。”说起萝卜,施学彪眼神放光,嘴角不禁扬起笑意。
施学彪对枞阳萝卜有着深厚的情感,“我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过去萝卜就是我们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菜,甚至一度代替了粮食,因此我对萝卜情有独钟、不敢轻视。”
枞阳大萝卜最典型的特点就是“皮薄色白晶亮,大小形状似鸭梨,生吃脆嫩味甜”。可是,近些年,施学彪发现正宗的枞阳大萝卜已经濒临灭绝,“萝卜属十字花科,花粉传播广,种子纯度难保证。加上农户很少自家留种子,种子大多是从市场上购买的,基本上不是枞阳大萝卜种子,这就造成本土的枞阳大萝卜变了样子。”
“大萝卜是我们枞阳的特色农产品,久负盛名,有历史,有文化,不能让枞阳大萝卜灭绝。”施学彪决定为枞阳大萝卜做点事。2016年,他开始对枞阳大萝卜进行保种提纯,“抢救”枞阳大萝卜。
保种提纯6年“守护”
那年,施学彪陪同农业专家在枞阳县范围内进行普查,跑遍了县内17个乡镇,找到了400多株与原枞阳萝卜相似度很高的单株作为母种。接下来,他利用普查中发现的萝卜种株进行了重新种植,在专家的指导下用丝网对种株进行封闭,避免花粉散播,保证种子的纯度。随后几年,施学彪每年都会进行大规模复种,开展保种提纯项目。
保种提纯周期很长,需要好几年时间去筛选和等待,每到萝卜上市的季节,施学彪要在收获的萝卜中对比筛选出和原种相似度更高的种株作为明年种植的母种,循环反复。
6年间,施学彪遭受过萝卜大面积空心、自带缺陷的打击,生产基地还遭受过两次水灾。可是,他从未放弃过“抢救”枞阳大萝卜的梦。
终于,历经6年,施学彪今年种出了最接近原生态的枞阳大萝卜,“省农科院专家检测今年的种子纯度达到了95%,种子可以全面推广了。”寒风吹过,施学彪从翠绿的萝卜田里看到了希望。
“萝卜梦”还在继续
“守护”枞阳大萝卜的梦实现了,施学彪还有一个更宽广的梦——让枞阳大萝卜“走出去”。
保种提纯成功,如何在本地推广规模化种植,让枞阳大萝卜“走”得更远,得到市场认可、消费者认可,打造枞阳特色生态农业的一块金字招牌……这些都是新的问题。施学彪说,“我认为必须要对枞阳大萝卜进行深加工,挖掘枞阳萝卜的历史文化渊源,凸显它的文化价值。”
施学彪向记者描绘了他对枞阳大萝卜前景的畅想:开发枞阳大萝卜系列产品,研发萝卜汁饮料、加工萝卜丝,提高枞阳大萝卜的附加值,解决保鲜和保质期瓶颈问题。
现在,施学彪正朝着他的第二个“萝卜梦”进发,在他的背后,有着一批人在支持支撑着他。镇村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运作模式,带动周边农户进行大棚蔬菜种植;枞阳县以项目方式介入基地的萝卜育种保种;省科协已将其作为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项目向国家申报;省园艺学会在榈源公司基地建立学会服务站。
这些,都在致力将枞阳大萝卜品牌做大做强。施学彪说:“我相信梦想会照进现实。” 陈燕飞
稿件来源: 铜陵日报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