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日来的晴好天气加快了水稻成熟的速度,与此同时,大量水稻秸秆的去处也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11月29日下午,位于汤沟镇田间村,2台打捆机在稻田打捆秸秆作业,大力推广水稻秸秆回收。
据枞阳县汤沟镇共赢秸秆收储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叶胜介绍,公司现有11台打捆机,在全镇27个行政村内全面开展秸秆回收作业,年收储量超5000吨,有效解决了该镇秸秆禁烧的难题。“这些秸秆除了用于公司生产生物质颗粒外,还销售到周边秸秆转能企业及养牛场使用。”吴叶胜说。
从田地回到车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那些被收储回来的秸秆运到这里之后,通过破碎、粉碎、上料、制粒等程序,最后形成可替代煤的颗粒状燃料,即吴叶胜口中的“生物质颗粒”。吴叶胜指着正在运行的贝斯尔颗粒机说:“这一套设备就需要147万元,前前后后加起来,我司已经投资超千万,我们从来不会在设备投入上‘算小账’。”
枞阳县汤沟镇共赢秸秆收储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9月,坐落于汤沟镇肇丰村,占地2600平方米,于去年11月正式投产,年产值达600万元,解决了16个农民工就业问题,带动周边11个村享受分红政策。去年,该企业被评为市级龙头企业和枞阳县先进集体。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秸秆产业化应用大有可为。吴叶胜介绍,秸秆作为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也是宝贵的清洁能源。小小秸秆蕴藏着大大能量,2吨秸秆的热值相当于1吨标煤,而生产转化出来的生物质颗粒又比煤炭的价格便宜三分之二,市场前景广阔。“虽然我们公司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但我会一直坚定地走下去,因为这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我认为我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吴叶胜说。
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利用是我省今年新增的一项民生工程,旨在推进培育农业产业和改善农村环境。近年来,我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依托秸秆收储运体系,不断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让秸秆变废为宝,推动农民增收,促进绿色农业循环发展。而以共赢秸秆收储为代表的一批枞阳本土企业,纷纷肩负起企业自身的使命担当,投身生态环境保护事业,为枞阳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做出自己的贡献。(黄媛媛)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