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30日上午,在藕山镇凤仪渡口,护鱼员钱立友正在巡江。望着一江碧水,钱立友心生感慨:“自从转岗后担任了护鱼员,我才意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看这江里的鱼,明显比过去多了!”
今年46岁的钱立友,1995年起开始在江上捕鱼,2002年同妻子徐海英结婚后,经年累月,夫妻俩靠着一艘小渔船维持生计。
以水为生的那些年,钱立友并不觉得幸福。“我们当渔民,只是为了吃饭,并不是想做这个。”钱立友说,丰收不是年年都有,在他漫长的捕鱼生涯里,一年挣个万把块是常态,并且渔民是个风险系数高的苦力活,风里来雨里去,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个先到来。
2020年,国家宣布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钱立友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去年7月,他主动上交了渔船,随后,又上交了渔具和渔网。

钱立友夫妇所在的白荡湖村紧靠长江,村民多以捕鱼为生。禁捕退捕工作开展以来,镇村两级认真落实上级部署,积极帮助退捕渔民申请过渡期生活补助,并为青壮年渔民争取自主创业补助金和公益性岗位,确保他们上得了岸、就得了业。
今年4月份,当地政府给钱立友等一批上岸渔民安排了护鱼员的工作,钱立友也欣然接受,他和藕山镇其余6个护鱼员一起,共同承担着辖域内12.51公里江岸线巡护的任务。而他的妻子徐海英,也被安排到村里的塑料制品厂上班,离家近又稳定,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能照顾家庭。
护鱼员的工作职责就是负责辖区内禁捕政策宣传、水域日常巡逻检查、及时发现和制止非法捕捞行为等。对讲机、手电筒、手套是钱立友巡查必带的三样工具。每天出去巡江四次,钱立友都要带上“三件套”,每次都要巡上2个小时。夜晚值守是轮班制,值一天休一天。钱立友说,值夜班时,7点上堤,下堤怎么着也得深夜11点了。“到了这个季节,晚上尤其冷得很,江风又大,不过政府很关心我们,现在正在组织给我们发棉大衣!”
让钱立友真正体会护鱼员工作的重要性,是在今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当晚,钱立友照常在江堤上巡查,接近零点时分,他忽然发现江边有3人正在偷钓。他没有打草惊蛇,第一时间向镇里和县里汇报了此事。很快,渔政执法人员赶到现场,最终连人带鱼一并带走。
除了护鱼员这份工作外,空闲时间,钱立友也会打打零工。因为掌握一手娴熟的维修技术,他还会帮助村民修修农机,靠着这些手艺也能赚到一点“碎银子”。“我干维修比打渔时间还长,电焊、切割、机修,这些事情我都会。”钱立友自信地说。
钱立友算了一笔账。上交的渔船、渔具,政府补贴了12万多。自己每个月的工资是1980元,一年能挣个2万多块。妻子在厂里上班,每年也能挣到2万多。空闲时间打散工,挣的零钱基本上能贴补家用。政府又给他买了保险,他再也不用过“担惊受怕”的日子了。如今的他觉得生活有盼头,日子有奔头,未来有想头。
钱立友的人生不会止步于护鱼员。在他的设想里,将来他还要自己动手打拼一番事业。“村里荒地、荒圩很多,下一步,承包一片土地或一方圩口,发展种养殖业,我要靠双手创造我自己的事业。”说这些的时候,他的眼睛闪着光。(黄媛媛)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