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12月31日上午,在枞阳县枞阳镇展望村玉飞草莓园,陈庭华和他的妻子杨玉飞正在采摘草莓,随着一颗颗鲜红欲滴的奶油草莓落入篮中,丰收的喜悦也随之爬上二人的眉梢。今年60岁的陈庭华和59岁的杨玉飞,结发于1984年,育有一儿一女。夫妻双方祖辈都是以渔为生,特别是陈庭华,从小就在船上长大,早早习得一身水上本领。幼年的陈庭华常常跟着父亲一起出江捕鱼,除了捕鱼,他没有想过做其他的事,“我们这些人,生下来就被家里安排这走条路,又没有别的手艺,只会捕鱼。”自2020年国家宣布实施长江十年禁渔以来,所有的渔民都上了岸,陈庭华和杨玉飞也积极响应号召,于去年7月主动上交了渔船、渔具。
上岸之后到哪里去?交了渔船怎么生活?这是陈庭华和杨玉飞为之困扰的问题,但这种困扰并没有逗留太久。“好在我家里还有一些田地,我就在想,要不搞点种植业看看。”陈庭华寻思着,种田也不能瞎种,邻村的钱叶平草莓种得很好,要不自己也发展点经济作物,兴许也能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呢。
说干就干。去年9月,陈庭华夫妇俩把家里的几亩荒地平整出来,开始种植草莓。从种植到收获,只用了2个月时间,但这中间却包含了浇水、除草、消毒、铺设黑地膜等环节,所有事情都是夫妻俩自己来,没有请一个小工。“做农业就是事不断,没得歇,我们刚开始搞,肯定要辛苦些。”杨玉飞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里没有一丝埋怨的意味。
3亩多地,5个大棚,凭借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意志,夫妻俩收获了上岸后的“第一桶金”。陈庭华说,早些年自己做水上生意,搞得好一年才挣上2万块,现在种植草莓,比捕鱼还挣钱些,那要是没有这个契机,不就一条路走到底了吗,怎么还能有现在这样红火的日子。“捕鱼才叫不容易呢,每个起风落雨的夜晚,我都吓得睡不着觉!”杨玉飞数不清自己熬过多少个提心吊胆的夜晚了,陈庭华出去捕鱼,她在家里候着,他不回,她不睡。“现在不搞鱼了,日子过得也还好,有的吃,有的穿,最重要的是平平安安。”对于陈庭华夫妇来说,往后日子还长,现在膝下又有了子孙,图的就是一个平安喜乐,阖家团圆。
草莓的生长周期只有7个月,但陈庭华夫妇是闲不下来的。4月草莓下市后,夫妻俩又开始谋划着种植葡萄。“我们不是以葡萄种植为主,就是想找点事做。”陈庭华说,葡萄只种植了2亩,不过也能有个万把元的收入。草莓园里,陈庭华和杨玉飞一边摘着草莓,一边盘点着退捕之后的生活变化。渔船上交补贴了10万多。过渡期生活补助金夫妻俩每人每月200元,两年共4800元。退捕渔民自主创业资金补贴了5000元。政府又给陈家四口各买了15年社保。种植草莓和葡萄,一年能挣个4万多块钱。“这么算下来,现在的日子可比捕鱼安稳多了!”杨玉飞说。
在陈庭华、杨玉飞的设想里,草莓园的规模应该再大一点,他们的收入应该再多一点。“我们还想扩大规模,我认为经验是学来的,脚踏楼梯步步高嘛!”陈庭华夫妇乐观向上的精神,自信灿烂的笑容,朴实无华的话语,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和陈庭华夫妇一样,许多退捕渔民上岸后都找到了新去处。自退捕工作开展以来,枞阳镇认真落实上级部署,持续做好退捕渔民转岗就业创业帮扶工作,确保退捕渔民走上岸、立住脚、能致富。(黄媛媛)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