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由安徽省港航集团旗下的安徽航瑞国际滚装运输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7000车位LNG双燃料汽车滚装船“鲲鹏”轮,在上海外高桥海通国际滚装码头开启首航。
这是继今年1月下水的“黄鹄”轮后,我省迎来的第二艘远洋滚装船。今年下半年,第三艘同级别船舶也将下水。
加上租船、买舱、换舱等方式,我省正在向海而兴,打造一支国际滚装运输船队。
不靠海,却向海图强——我省打造远洋船队,绝非出于单一的远洋运输考量,而是以供应链自主可控支撑汽车产业国际化的关键一步,是我省打造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战略雄心不可或缺的能力支撑。
同时,通过“内河小支线衔接远洋大通道”,不靠海的安徽将地理劣势转化为联运优势,既解了车企“近渴”,更谋得产业“远航”。
我省的实践,也是近年来中国航运业加快打造世界领先汽车船队的一个缩影。
产业的发展推动了航运新时代的到来,而“港航链”串联“产业带”、稳定“供应链”、打造“共赢链”,正有力助推中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
航线网络全面扩容
6月18日下午,“鲲鹏”轮抵达上海外高桥海通码头装载货物。总长199.9米、型宽38米、高达46米的货轮停靠岸边,海岸上上千辆国产乘用车依次排队,驶入船舱。
船舱内,奇瑞、江淮等品牌的乘用汽车以间隔15公分的距离被牢牢固定在甲板上。1层至12层甲板设置了7000个标准停车位。其中,4个可活动甲板可灵活适应各类车型。
“鲲鹏”轮13层、14层分别为驾驶室以及船员工作休息区。餐厅、厨房、健身房、医务室以及各类现代化功能设施等一应俱全。22名船员将在未来的80天里,跟随这艘货轮,从上海出发,经停埃及、西班牙、英国等地港口,在抵达德国不来梅哈芬港后返航。
“今年1月下水的‘黄鹄’轮目前已航行了3个航次,6月4日从太仓港出发的这次是第三个航次。每个航次,‘黄鹄’轮均实现满载,一度出现了一舱难求的情况。”安徽航瑞国际滚装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咸平告诉记者,作为“黄鹄”轮姊妹船,“鲲鹏”轮此次将装载5000余辆国产汽车驶向西欧。
截至目前,安徽航瑞已开通中国—墨西哥、中国—地中海、中国—波斯湾、中国—西北欧等远洋滚装航线,成立至今,累计发运整车逾12万辆。“今年下半年,我们将运营第三艘7000车位LNG双燃料远洋滚装船,届时,将实现20天一班的定期运营。”杨咸平说。
安徽港航集团负责人表示,“鲲鹏”轮首航西北欧国际滚装运输航线,标志着安徽港航远洋滚装运输船队实现了双船联动、远洋滚装航线网络全面扩容、远洋滚装运输服务焕新升级。今年下半年,安徽远洋滚装船队年运输能力将突破10万辆,通过自有运力、租船、买舱、换舱等方式,航线可覆盖全球32个国家56个枢纽港口。
稳定汽车出口运输供应链
作为一个内陆省份,安徽为何发力远洋船队?其核心驱动力在于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崛起。
近年来,安徽凭借其坚实的产业基础、创新的政策支持以及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迅速在全球汽车产业中崭露头角。汽车产量逐年上升,2024年,安徽汽车产量达357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68.4万辆,均居全国第二位,其中整车出口95.4万辆,更是跃居全国第一,全国每出口4辆汽车就有1辆安徽造。
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刘杨介绍,奇瑞去年生产整车260万辆,出口114万辆;今年计划突破300万辆,其中出口目标150万辆。“今年1月至5月,奇瑞销量达103万辆,创成立28年来最快破百万辆纪录;同期出口44.39万辆,继续领跑中国汽车出口。”
然而,快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着供应链的隐忧。相比其他运输方式,汽车滚装船运输具有单次运输体量大、滚装装卸速度快、货运质量保障度高等诸多优势,是汽车出口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但国际滚装航运市场由日韩、欧美等传统汽车强国主导,中国船东运营的滚装运输船占全球总运力不足10%,缺乏话语权。“新冠疫情期间,滚装船运费一度上涨三倍之多,大大提升了奇瑞汽车的出海成本。”刘杨坦言。
为满足“皖车出海”的强劲需求,2022年12月,安徽省港航集团、奇瑞汽车股份公司、江淮汽车集团股份公司三方合资组建了安徽航瑞国际滚装运输有限公司。
公司以确保安徽省内车企商品车出口海运顺畅为首要任务,积极构建汽车出口供应链、物流链集疏运体系,着力解决安徽乃至全国整车出口运输难问题,投资20亿元打造自有运力池,首批建造了3艘“7000”车位LNG双燃料远洋滚装船,“黄鹄”轮、“鲲鹏”轮即是其中两艘。
在自有船舶建造交付前的运力空缺期,2023年2月,航瑞国际通过租船运营模式开通了中国—墨西哥滚装航线。经测算,航线单车出口海运费用相比同航线其他船舶公司低28美元/车,按每出口航次装载3500辆车计算,单航次可为出口车企降低物流成本约9.8万美元,全年可为股东车企降低物流成本近百万美元。“现在通过航瑞国际,我们的运输成本减少了30%以上。”刘杨表示。
与上海港联动
“‘鲲鹏’轮首航是‘皖车沪运’两港合作的典范。”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顾金山表示,“安徽省港航集团是上海港重要战略伙伴,‘皖车沪运’已成为双方新一轮合作焦点。今年1月至5月,上海港承接安徽地区汽车滚装吞吐量超22万辆,同比增长超55%。”
“鲲鹏”轮启航当日,恰逢一艘满载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内河滚装船抵达港口,生动诠释了“江海联运”模式。
近年来,为有效增强安徽车企国际市场竞争力,安徽省港航集团坚持多措并举,全力满足车企出口需求,以省内芜湖港、安庆港、合肥港等滚装码头和滚装泊位为起点,拓展内河滚装航线,通过上海、太仓等枢纽海港衔接国际滚装航线班轮,压缩省内车企商品出口全程物流时间、减少运输环节车损风险,降低车企外贸出口物流成本。
2022年9月,安徽省港航集团旗下的安徽港口集团芜湖有限公司滚装运输分公司成立。如今,芜湖长江边上的这座滚装码头最多时一天可装卸4条船,单日作业量最高可达2000辆,平均每小时作业110辆。2024年,芜湖滚装码头吞吐量达22.6万辆。
今年5月20日,首批200台安徽大众外贸出口车从芜湖港滚装码头驶入“华嘉1号”滚装船,标志着安徽大众在芜湖港整车出口实现“零的突破”。此次首航让芜湖港滚装服务品牌完成了安徽区域车企全覆盖。
今年1月,“合肥—上海汽车滚装航线”作为安徽内河首条滚装航线正式开通,该航线从合肥港派河港区起运,直达上海海通码头,使用了由安徽省港航集团所属安徽港航物流有限公司专门打造的省内首艘内河滚装运输船舶“航通01”号。4月份,“航通02”号也已下水与“航通01”号共同服务该航线。
同时,沪皖两地依托“上港集团—安徽港航”芜湖集装箱联合服务中心,积极打造芜湖—上海洋山、芜湖—外高桥航线共舱管理新模式,通过支线舱位共线、“五定班轮”、点对点靠港等模式,统筹调度芜湖至上海支线货源和运力资源,船舶装载率由54%提高到85%,企业运输费用下降近20%。
“我们也将整合国内物流资源,包括加大与芜湖港以及山东地区港口的战略合作,力争汽车出海物流成本减少30%、50%,乃至70%。”刘杨表示。
记者 丰静
稿件来源: 安徽日报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