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怎么分?大家只要记住垃圾分类亭宣传图上面的‘七字诀’就行。比如‘玻璃金属可乐瓶、纸盒塑料蓝桶进’等等,基本就懂了。 ”4月17日,绩溪县华阳镇五龙社区居委委员、吴家山小区垃圾分类亭亭长汪年时,利用周六休息日,来到她负责的垃圾分类亭,一边当起了垃圾分类宣传员,一边指导居民正确投放垃圾。
亭长是汪年时新近担任的职务。为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管理水平,绩溪县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中,探索垃圾分类“亭长制”管理模式,通过以点带面,引领形成依法治理、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
探索“亭长制”,绩溪县明确,每个垃圾分类亭由试点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总亭长”,具体负责人担任“亭长”,明确“亭管家”、指导监督员和志愿者,按照“管理员+指导监督员+收运分拣员+志愿者”的形式将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分组编配,在每个生活垃圾分类亭配置指导监督员、收运分拣员和志愿者各一名,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网格化管理。
具体实施中,当地充分依托党员干部、群团组织、志愿者、环卫工人等力量,在每个垃圾分类投放亭开展桶前指导、分类宣传、监督检查等工作,重点对不按照分类要求投放垃圾的人员加以劝导,对分类不准确的加以指导。最后由亭长对分类亭的总体运行情况和分类效果负责,开展定时巡查。
“亭长制”管理新模式的推行,起到了示范引领效果。目前,城区吴家山小区、十亩园小区、扬之小学、星级以上宾馆以及政务服务中心等单位垃圾分类试点正在推进。该县还新建垃圾分类服务中心暨青少年垃圾分类实践教育基地、“互联网+物联网”两网融合垃圾分类大数据系统、5个徽派垃圾分类亭等,配齐配足电动分类收集车、称重计量设备、四色分类垃圾桶、积分“绿卡”和带二维码垃圾袋等。垃圾分类试点初步形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管理运行体系。 5月开始,在全面评估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该县将逐步推广“亭长制”。
稿件来源: 安徽日报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