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国内 > 最新报道 >正文

安徽已有制造业创新中心38家

时间:2021-12-09 07:56:20

  12月8日,记者从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获悉:近年来,安徽以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为重要抓手,整合创新资源,聚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推动安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我省拥有省制造业创新中心38家,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

  两大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花落安徽

  蚌埠玻璃设计研究院牵头的安徽省硅基新材料创新中心组建后,自主研发出世界领先30微米柔性可折叠玻璃、中国首支疫苗用中性硼硅玻璃管等,让世界玻璃强国版图有了中国的一席之地;科大讯飞牵头的安徽省智能语音创新中心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音交互等核心技术多次在国际顶尖赛事中夺冠并刷新世界纪录……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组建4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四大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有两家“花落”安徽。其中,国家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依托玻璃新材料创新中心(安徽)有限公司组建,该中心正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测试验证、中试孵化及行业公共服务等创新能力建设,助推我国玻璃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

  此外,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依托合肥智能语音创新发展有限公司组建,创新中心将围绕多语种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义理解和专用人工智能语音芯片等研发方向,构建集共性技术研发、测试验证、中试孵化和成果转移转化于一体的创新平台,提升我国智能语音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国家智能语音创新中心的“落户”,无疑为安徽智能语音产业添上了“新羽翼”。

  “创新中心采用“公司+联盟”形式组建,成员单位涵盖产业链全环节。创新中心将围绕多语种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语义理解和专用人工智能语音芯片等研发方向,构建集共性技术研发、测试验证、中试孵化和成果转移转化于一体的创新平台,提升我国智能语音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安徽省经信厅相关人士表示。

  探索省市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模式

  制造业创新中心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五项重大工程的首要工程,目标是突破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核心共性技术,打通“技术产生—扩散—首次商业化—产业化”链条,建立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体制机制。

  2016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已布局建设21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集中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材料、动力电池、增材制造等重点领域,其中,北京市、广东省各3个,上海市、安徽、湖北、江苏、山东省各2个,陕西、河南、湖南省各1个,辽宁与黑龙江、内蒙古与江西各共建1个。

  “截至目前,我省拥有省制造业创新中心38家,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科技处处长张立明介绍说。

  张立明说,据统计,到2020年底,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拥有研发人员7094人,行业领军人才254人,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16项、行业标准1348项,拥有发明专利586个。“下一步,安徽将聚焦制造业创新链和供应链的薄弱环节及共性难题,以提升产业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打造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为目标,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化布局建设一批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带动引领行业技术进步,并积极探索省市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新模式。”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梁巍

稿件来源: 安徽商报
编辑: 王章志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