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刘菁马姝瑞
没有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这块“拼图”,就没有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全局“版图”。当前,一些欠发达区域由于种种原因,仍徘徊在省域发展的洼地。如何奋起?
“十四五”开局之年,从促进区域协调、推动共同富裕的视角出发,欠发达区域之一的皖北交出了自己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2020年9月22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安徽主会场活动在宿州市泗县石龙湖田园综合体举行周牧摄
“碗(皖)底”之忧
“倒扣的一只碗”,这是皖北沿淮一些地方对当地特有的抵御洪灾的居住区“庄台”的形象描述。而从经济发展水平看,皖北整体就居于“碗(皖)底”。
皖北,包括安徽北部阜阳、蚌埠、宿州、亳州、淮南、淮北6市。截至2020年,皖北6市总面积42802平方公里,占全省30.3%;常住人口2682.45万人,占全省44.0%;GDP11195.3亿元,占全省28.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1.4亿元,占全省24.9%。
宿州、阜阳等作为农业主产区、粮食调出地,是“中原粮仓”;淮南、淮北“两淮煤田”,为华东提供重要能源支撑;亳州是全国中药材集散地;蚌埠是京沪铁路、淮河航运等交通大动脉的枢纽,曾是安徽重要的工业基地。
今年上半年,皖北多项经济指标增速明显慢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情况分别低于全省2.6、7.3、5.8个百分点。在主要指标排名方面,淮南、淮北和蚌埠工业增速列全省后三位,增长不足10%;淮北、淮南、蚌埠投资增速居全省后列;淮北、宿州、淮南社消零售增速居全省后三位。
“三困”之难
皖北今天的滞后,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城镇化过程中的长期失血,以及产业结构转型的困境。
——富于资源但困于转型。
历史上,淮河给皖北带来的多为水患而非利好。“两头高,中间低”的流域地形使淮河难以治理,皖北沿淮地区屡遭水灾。据统计,1949年至1966年的18年中,仅宿县(宿州设市前名称)平均每3年就遭遇一次大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动辄上千万亩。
煤炭储量大、能源优势突出本是皖北要素优势,但随着“两淮煤田”资源日益枯竭,淮南、淮北等地产业结构单一,转型阵痛持续至今。
“如何转型是传统资源型城市的普遍问题,历史上煤炭曾有‘黄金十年’,淮南的煤炭产量最高时曾有9000多万吨,但随着产能限制、小煤矿关压,现在砍了近一半,带来的产值、税收的下降是其他产业短期内难以弥补的。”淮南市委书记任泽锋说。
——厚于产业基础却薄于产业链条。
坐拥淮北平原沃野,皖北曾是传统农业生产基地。据统计,2020年皖北地区粮食种植面积7333万亩、产量2651万吨,分别占安徽全省的67.1%、66%。
然而,长期以传统农业为主,也使得皖北产业结构“偏农缺工”,农业产业附加值低,贫困问题突出。到2015年,安徽省国家级贫困县有20个,其中9个在皖北。
以皖北农业大市宿州为例,虽然有着“地下乌金煤海、地上粮仓果海”的底子,却曾流传着“磨麦卖面、炸山卖石、挖煤卖炭”的顺口溜,形象地道出了传统产业链短、工业底子薄、科技附加值低的短板。
——有人口潜力又缺乏人才。
作为劳动力大省,安徽向外输出农民工最多的地区就在皖北。其中,阜阳市1081万户籍人口中,就有约260万人常年外出务工。
过去的城镇化,皖北虽然人口基数大,但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不仅长期处于人口净流出的失血状态,还面临引进人才难、产业工人少、高等院校少、高端人才少等问题,人口资源优势与人才劣势长期并存。
“叠加”之机
观察区域经济,需要有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在落后中发现大势,在压力中找到动力,在亮点中集聚信心。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有关部门要针对欠发达地区出台实施更精准的举措,推动这些地区跟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同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赋予皖北24条专属政策。
国家战略需要转化为安徽行动。今年9月,安徽省在蚌埠市举行增强长三角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推进大会,加大对“24条”的落实力度,相继制定了加快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工作安排、配套政策、考评考核办法等。
今年11月初闭幕的中共安徽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在全省“一盘棋”的发展思路下,赋予了皖北6市新的定位:阜阳,建设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和中原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蚌埠,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宿州、亳州,打造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淮南、淮北,建设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皖北背倚中原、北向京津冀、南融合肥都市圈、东接长三角,独特的省际毗邻优势带来较高的经济开放度。与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原城市群、徐州都市圈等多重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叠加,覆盖中国人口最为稠密的区域之一,兼具经济活跃度与庞大市场潜力。
“皖北地区的确人口多、底子薄、基本公共服务历史欠账多,发展相对滞后,但市场大、要素全、空间广阔等后发优势也越来越明显,未来5年将是其战略窗口期、政策叠加期、优势转化期、红利释放期、势能爆发期。”宿州市委书记杨军说。
稿件来源: 半月谈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