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江淮暖新闻 >正文

【榜样】军中奇女子 文职好样子

时间:2021-03-03 18:54:30

  将军为蔡永连送喜报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2月9日,过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霍邱县大街小巷到处喜庆洋洋,年味十足。此时,城关镇苏润广场入口张挂着的一副门联分外惹眼,上面写道:“用青春献身国防,为家乡父老争光”,横批是“点赞三等功臣蔡永连”。

  

  当天上午十点,省军区副政委杨学伦少将专程从合肥驱车2个多小时赶来了。送喜报的团队敲着锣、打着鼓,喜气洋洋地将三等功喜报、慰问金和功臣之家牌匾送到蔡永连家人手中。

  “将军送喜报,这个三等功不一般!”正当人群中悄悄热议时,一支话筒递到了杨学伦将军的面前,“首长,给我们讲两句吧!”

  现场掌声鹊起,杨学伦将军接过话筒,微笑着说:“今天非常高兴,来给蔡永连干事送喜报。刚才,我跟蔡永连妈妈讲,这个三等功喜报含金量很高。为什么说高呢?蔡永连立三等功的时候,是省委书记李锦斌颁的奖章,我们省军区政委王贵胜亲自为她写了一篇文章,叫《树立新时代文职人员的好样子——为蔡永连同志点赞》,所以说,这个三等功不一般!我今天专门过来给她送喜报。”

  “军中奇女子,文职好样子”的立功故事不胫而走,传遍了霍邱县城、登上了皖西日报。将军们的撰文和讲话视频也被传到网上,浏览量很快过万,网友们纷纷点赞留言:“蔡永连荣耀的背后,是夜以继日的奋斗,是冲在抗洪一线的勇敢,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入职15个月,她用行动和成绩诠释了新时代文职人员的责任担当,不愧为全省文职人员的优秀代表!”“看完以后不由自主燃起一股干事创业之气!”……

  3个月时间在中央级媒体发表文章56篇,被军委国防动员部表彰为新闻宣传“十佳个人”,荣立个人三等功,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亲自为她颁奖,这位来到部队仅15个月的文职人员是怎么做到的?

  蔡永连在安置点

   永不服输,她用超常奋斗点亮精彩人生

  蔡永连生长在皖西革命老区,自幼受到老区红色传统文化熏陶。堂叔刘传明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斗英雄、革命烈士,是蔡永连家族最引以为傲的人,每年清明扫墓成为她青少年时代最深刻的记忆。1998年抗洪官兵舍身救人、1999年大阅兵雄壮军威,深深刻在少年蔡永连的灵魂深处。

  大学毕业后,蔡永连满怀激情创业,不成想投资失败,负债20多万。她回到曾经工作过的苏州企业,专挑最重的活干,一个人跑到云南开拓市场,仅用一年多时间打下“半壁江山”,还清了所有债务。

  2016年,蔡永连在华强大别山集团担任人事经理、安徽营销总监,工作需要常跑大别山深处,经常凌晨两三点驱车几十公里赶路回家。有次大雪封山、道路结冰,车子失控,险些掉下悬崖。这种生死恐惧并没有挡住她前进步伐。“越恐惧越要战胜它”,她依然风风火火,把公司业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2018年7月,蔡永连在QQ群里看到一条军队文职人员招考消息,她内心咯噔一下,曾经与军营擦肩而过的遗憾涌上心头。“当不了现役,做一个为强军服务的文职也心甘情愿。”于是,她毅然辞掉华强大别山集团安徽营销总监职务,放弃年薪30万的优厚待遇,抱着一床被子、一口锅,把自己关进未装修的新房,埋进书山题海,潜心备考,有时一天只吃一顿,体重骤减20斤,直至第二年4月考试结束。

  期间,蔡永连还参加了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以全市第一名成绩被六安市人社局录取,文职考试成绩也超出入围线13分。父母盼她进地方体制内过安稳日子,爱人张矛也担心“文职是新生事物,怕不靠谱”,强烈建议她选择市人社局。蔡永连却异常坚定,“这个岗位就是为我设的,是军营在召唤我!”

  来到部队后,蔡永连又几度转岗,但岗岗都精彩。在干休所由政工转到保密、财务,到省军区再转干新闻宣传,坚持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很快进入角色。

  刚进干休所时,财务助理员转岗离队,所党委把财务这项重任交给蔡永连。全军取消家底经费清理时,干休所与军分区会计账目存在900多万差额。

  为对清账目,蔡永连将单位2012年以来会计凭证全部翻出来,用了两个月时间,将2000多份手工凭证与电子会计账逐一核对了7遍。有一次,因为五毛钱的差额,她用整整一天时间把已核对过的账目回头查了4遍,终于在一笔账目“四舍五入”中找到这五毛钱的出处。此时她如释重负,瘫坐在地板上。离开干休所后,接任助理员每次账目不清向她咨询时,她都能准确告知账目详情。

  2020年抗洪期间,蔡永连主动请战到一线,22天奔波4800公里,宣传推出“四个一”抗洪典型(一座蓝桥,歙县民兵连夜架设浮桥保障学生高考;一只大脚,东至民兵陈寿春浸泡16小时的脚像松树皮;一个高难睡姿,六安军分区战士杨飞“瓶倒就醒、醒了就干”的睡姿;一对父子兵,怀宁抗洪战场刘建新、刘涛父子),其中“一只大脚”陈寿春受到习主席称赞。蔡永连在抗洪路上与女儿相逢,紧紧拥抱之后又匆匆分别,“一分钟的团圆”感动许多战友、网友。

  跟随冲锋舟救援

  蔡永连在怀宁大堤上

   舍小家顾大家她用大爱写就赤胆忠诚

  蔡永连背包里有一张“护身符”,走到哪带到哪。

  2020年2月,疫情防控吃紧,所里人员大多隔离,她一肩挑起政工、保密、后勤等工作。上级要求对清前7年历史账目,财务“零基础”的她主动钻学请教,连续加班57天,因过度焦虑疲劳引发心脏短阵室速,昏迷在卫生间失去知觉3分多钟,爱人张矛用颤抖的手拨打120急救电话。

  脱险后休息不到3天,蔡永连安慰张矛说“单位事情太多,待在家里不安心”,坚持回到工作岗位。看到妈妈这么劳累,女儿张旖旎在房间里悄悄画了一张爱心画,塞到她手里说“妈妈,这是我送你的护身符,你在外面辛苦了,它会保护你”。

  蔡永连被抽调到省军区帮助工作后,一家分居三地,在毛坦厂中学带高中毕业班的爱人,工作任务繁重,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无人照看,家庭困难十分突出,她曾想打退堂鼓。但面对热爱的工作,她一次次参加家庭会议,一次次做好思想斗争,最终说服家人、战胜自己。

  为了支持她,爱人主动辞去班主任职务,女儿从市区转入毛坦厂镇上学,家庭困难增多、收入减半,但她始终无怨无悔。

  2020年7月,安徽发生百年不遇特大洪灾,数万官兵、民兵战斗在长江、淮河、巢湖抗洪一线。在风雨长堤上,她看到最亮的颜色是党旗、最拼的身影是党员,思想上深受洗礼和感召,更加坚定从文报国选择,更加坚定奋斗强军信心,更加坚定以身许党决心。一路上,她与同行战友捡起被风刮落的红旗、固定被风吹倒的旗杆,被群众称赞为“雨中扶旗兵”。

  蔡永连在抗洪大堤上被泡废掉的靴子

  女儿送的爱心“护身符”

   不懈怠不放弃,她用极致标准成就最好自己

  天津集训时,作为妈妈级学员,蔡永连最难过的是体能关。

  为练好曲臂悬垂,每天晚饭后,蔡永连都自带椅子上操场吊单杠,45天下来,她带领全班九姊妹轻松通过考试。

  光荣在于艰巨,成就在于坚持。去年抗洪期间,蔡永连请缨加入宣传小分队,领导考虑她是女同志,起初没同意,但她坚持到抢险救灾一线。22个昼夜里,奔波4800公里、6市12县区,冒着酷暑、顶着烈日、忍着虫咬,每天都是一身汗一身泥。战靴穿掉了底,皮肤晒得黢黑,吃饭没准点,中午不休息,一直在路上。她一次次战胜心理上、精神上、身体上极限疲惫的“敌人”,不叫苦也不叫累,坚守一线采写了大量抗洪宣传稿件。

  很多人刚开始都以为蔡永连是“兄弟”,见过面后才发现原来是“女汉子”。

  抗洪采访中,蔡永连意识到了自己在新闻写作中的短板,抢险一结束,她就主动请求到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学习培训。

  凭着“不放过自己”“一天掰成两天用”的狠劲、韧劲,蔡永连把3个月学出了6个月的效果。她从一只“菜鸟”到“十佳个人”,仅用了6个月;从报道员到《中国国防报》《中国民兵》兼职记者连跨三级(特约通讯员、特约记者到本报记者),只用了8个月。

  同期培训学员、某集团军宣传干事刘正羡慕她“开局即巅峰”。《中国民兵》主编解学锋点赞:“蔡永连是我带过的最勤奋、最刻苦的基层报道员。”

  蔡永连在自述中写道:“感谢自己一路熬过来,方向虽不清晰,也怀疑过、退缩过,可从未被乱起八糟的诱惑迷乱过心志,在每个跌倒的关口,都能爬起来继续前进。如今,找到了方向,脚步一刻也不想停。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喜欢自找苦吃的我,早已经为自己披上了厚厚的铠甲。”

  蔡永连,若是努力往前冲,才能让你觉得顺心遂意,那就冲吧!人生只有一次,要怎么过,你得自己说了算。

  (记者史睿雯)

稿件来源: 中安在线
编辑: 王章志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