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江淮暖新闻 >正文

他们为患者跨越生死而来

时间:2021-08-09 10:55:40

  8月4日,在中科大第一附属医院、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马鞍山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潘建龙、甘正伦历经了3小时、5小时,分别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198毫升和167毫升,成为中华骨髓库马鞍山工作站第64、65例捐献者。

  跨越!他为传递生命新希望而来

  天空,下着雨,但未能阻挡潘建龙救人的步伐。7月28日上午,按照约定的时间,潘建龙跨越宁马边界而来。

  潘建龙,在上学期间去马鞍山游玩时,在雨山湖附近遇到献血车。献血的时候,护士问要不要加入中华骨髓库,因为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他毫不犹豫就加入了。

  随后几年一直都无事发生,中间手机号码换了好几次。直到2019年7月,中华骨髓库马鞍山工作站在对捐样志愿者回访时,通过潘建龙的父亲联系上他。当时潘建龙就下定决心,以后要是配型成功了一定捐献造血干细胞帮助他人。

  2021年6月,中华骨髓库马鞍山工作站再次联系潘建龙,表示经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检索配对,他的HLA配型与外地某省的一名重症患者初配成功了,让他和家人商量一下,愿不愿意捐献。为了不让父亲和姐姐担心,潘建龙没有告诉他们,只在第一时间联系了妻子夏苏苏。妻子和潘建龙是大学校友,大一时就是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非常支持他的捐献行为,她说毕竟人生在世也没有多少机会能挽救别人的生命。

  潘建龙虽然家在芜湖,但工作在南京。平时,只有周末才有空。6月16日高分辨通知出来后,中华骨髓库马鞍山工作站特地请了马鞍山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驱车一同去潘建龙所在的公司开展抽血采样。7月6日,捐献前体检通知下达;7月10日(周六)这天,潘建龙在妻子的陪同下前往马鞍山十七冶医院完成了体检,结果出来后因为血常规需要复查,潘建龙又分别在芜湖和南京的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测;7月21日体检报告最终通过了中华骨髓库安徽分库采集医院专家的评估。7月22日捐献计划下达:拟定7月30日入住安徽省立医院,8月4日捐献。潘建龙第一时间拿着马鞍山市红十字会发的捐献函,向公司汇报,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

  7月20号,南京禄口机场新冠疫情发生后,潘建龙在7月23日就接受了新冠病毒核酸普筛。因为居住地位于江宁,接近中风险地段,7月24日上午,潘建龙发现自己自的苏康码为黄码,这让他特别着急,担心会影响捐献工作。

  7月24日—7月26日期间,潘建龙又先后3次前往核酸检测点开展核酸检测,因为不能乘坐公共交通,又担心误入中风险地段,他每次都是骑自行车往返约20公里。同时潘建龙和中华骨髓库马鞍山站都在不断联系南京12345热线、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等。潘建龙还积极与所在社区及派出所联系,申请转码事宜,所幸7月26日夜间潘建龙的苏康码终于成功由“黄”转“绿”。为免再起波折,中华骨髓库马鞍山工作站经过和安徽分库以及潘建龙所在单位确认,决定在7月26日中午核酸检测48小时到期之前,在苏皖交界的马鞍山一侧接他直接奔赴合肥。7月28日上午,南京延锋伟世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为潘建龙举行了简短热烈的欢送仪式,之后在公司领导专程陪同下,他来到宁马高速交汇点。

  敬礼!老兵的军礼为他而敬

  7月28日上午,背着行囊,一位身着迷彩军服的现役军人正步从南京江宁穿越宁芜205国道宁马分界线而来。

  在马鞍山一侧,迎接他的,是怒放的鲜花和一支同样穿着迷彩T恤的退役老兵队列。“立正,稍息。向右看齐,向前看。敬礼,礼毕!”伴随着一连串标准的队列口令,来自73211部队的陆军中尉甘正伦再次感受到了中华骨髓库马鞍山工作站的热情和自己所担负的特殊使命。

  这个八一,他不是在军营而是在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特需病房里度过,这里没有起床号和熄灯号,而是早晚各注射一针的动员剂。8月4日,他成为马鞍山首位现役军人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患者的生命之舟,在这一刻启航。

  甘正伦,马鞍山人。2012年,他在马鞍山展览馆献血屋报名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大学毕业后,甘正伦选择了参军入伍,部队组织的献血活动,他都积极参与。2021年4月,中华骨髓库马鞍山工作站一通电话,告知他HLA分型与外省一名重病患者相合,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并简要做了捐献流程的介绍。因为当时有训练任务在身,无法更多交流。事后经过进一步查询和咨询军医,在确认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身体和工作后,甘正伦毫不犹豫的同意捐献。他只有一个希望,就是可以在自己5月的假期里面就可以尽快捐献,不能影响部队的工作。为此,中华骨髓库马鞍山工作站在市中心血站和马鞍山十七冶医院的支持下,前后两次前往江宁为甘正伦高分辨采样和补充体检采样,而甘正伦则在东部战区总医院进行了大部分项目的体检。

  虽然在第一时间通过了捐前体检,但因为患者的病情出现了反复。这段时间里,甘正伦始终心系远方的陌生患者,不知道他是否还能因自己的捐献而生命获得重生。包括单位通知打新冠疫苗他也会和骨髓库确认是否有影响。

  终于,7月上旬传来了好消息:患者熬过来并等到了移植的窗口,因为第一次体检距离预计捐献日超过三个月,需要甘正论重新体检。7月10日,二次体检完成,7月16日捐献计划下达,7月19日,马鞍山市红十字会给73211部队发去工作协调函,部队给与了大力支持。

  天有不测风云。7月20日南京禄口新冠疫情发生后,部队和马鞍山工作站保持密切联系,本来准备的欢送仪式等因为有了新的重要任务而搁置,为了确保及时救治那位在生死边缘期待拯救的患者,部队保障部门专人落实甘正伦的离宁48小时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报告,并在甘正伦7月30日的入院日期2天前在宁马分界线交接。

  3天!捐献者接连挽救三个家庭

  绿码、核酸、边界....7月28日,芮国俊、甘正伦、潘建龙三名造干捐献志愿者经历了以往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从没有经历过的欢送场面。

  选择在苏皖省界,是因为当前疫情。当天,205国道宁马边界,设置了卡口,检查往来宁马两地人员绿码、核酸(检测报告)。但市红十字会、相关志愿者组织以及3名志愿者本人,为了用生命重启生活,克服重重困难,完成捐献者的欢送,并将捐献者安全送抵合肥。

  8月2日、8月4日,芮国俊、潘建龙、甘正伦三名捐献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马鞍山市第63、64、6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们的大爱付出,也挽救了3个家庭。

  据介绍,近年来,马鞍山市以3%的人口,实现造干捐献占全省五分之一,其基石就是芮国俊、甘正伦、潘建龙这样众多的志愿者和捐献者。65份拯救生命的“火种”被传递往国内四个直辖市以及辽宁、陕西、广东等12个省份,甚至跨越了喜马拉雅山脉跨越国际弘扬人间大爱。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他们千方百计跨越各种困难,只为助力患者跨越生死。(杨正文徐曲明)

稿件来源:
编辑: 乔婷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