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儒岱幼教点,坐落在被白雪覆盖的山脉腹地龙丛村。乡村教师戴定礼,大半辈子生活在这片群山之中——
2月17日,开学第一天。早上,61岁的教师戴定礼,早早起床,洗漱收拾停当后,推上自己的老旧电瓶车。8点不到,出现在15公里外的绩溪县板桥头乡板桥幼儿园。
全县统一对学生、老师进行核酸检测,戴定礼和他任教的仿儒岱幼教点的6名学生,都要到这里采样。核酸采样完毕后,戴定礼骑着车冒着雪,回到位于龙丛村的仿儒岱幼教点,等待学生们归来,开启新学期。
6个娃娃的“迷你学校”
穿山,过水,越桥。从绩溪县城到仿儒岱幼教点,只有短短的32公里,开车却需要1个多小时,蜿蜒的山路,增加了这里与外界交通的难度。
仿儒岱幼教点,便坐落在被白雪覆盖的山脉腹地的龙丛村。乡村教师戴定礼,大半辈子也生活在这片群山之中。
1985年9月,24岁的戴定礼成为了一名代课老师,后来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公办教师。
36年弹指而过,学生宛若来鸿去燕,戴定礼依旧躬身于这片乡野。
“我也教过复试班,在板桥头乡的好几个乡村学校工作过。”戴定礼说。
仿儒岱幼教点2011年设立,当地为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撤销了附近教学点,集中设立了仿儒岱幼教点,方便附近幼儿上学。
2018年,幼教点上一任教师退休,戴定礼来了,成为了这里唯一一名老师。目前,这里的6名学生,只有1名是一年级的,其他都是幼儿园的。
“最小的孩子这学期刚来,只有3周岁。”戴定礼指着一个在雪地里玩耍的小女孩说。
“幼教点只到一年级,再大就要到板桥学校上学了。”戴老师说。而板桥学校离幼教点,大约15公里。
“既是老师,也是保姆”
村里的人忙于生计,开学了,每天一大早就会把孩子送到幼教点来托管。戴定礼要早早地来到学校,打扫卫生、烧开水、教室开窗通风、准备教具……等孩子们到了,他带幼儿园的学生玩玩具,指导一年级的孩子早读。
“有的孩子小,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还需要戴老师帮忙上厕所、换衣服。”板桥学校党支部书记胡明辉告诉记者,“戴老师,既是老师,也是保姆。”
一年级学生上课时,5个幼儿园的学生就在一旁玩玩具。孩子们也习惯了这种教学方式。
学校没有专人经营食堂,每天中午,戴定礼先煮上一锅饭,再把学生带来的饭菜热好。看到哪位孩子的菜没带够,或者不够好,他也会给孩子们加菜。
大部分孩子都能自己吃饭,而小班刚来上学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戴定礼还要给孩子喂饭。
“孩子们都很乖,我做饭的时候,大孩子会带着小一点的孩子玩。”
下午3:40放学,等学生们离开学校,戴定礼整理完玩具和教室,打扫干净才会离开。“孩子们都是附近的,基本都是学校2公里之内的。”而戴定礼回家,骑电瓶车还需要20分钟。
“只要孩子们需要我,我会继续干下去”
“这个幼教点地方偏僻,学生数少,教学设备相对较落后,其他老师来不一定能待得住。我是本地人,老婆在家务农,方便照顾我的生活,还是我来教学最合适。”戴定礼说。
“在山里的学校工作,真的需要老师要有爱心,这样才能待得住。戴老师就是这样的,附近村民都很信任戴老师。”胡明辉说。
有一次冬天,下雨天,一个淘气的小男孩,没有喊戴定礼帮忙打伞,就跑到操场旁边的厕所去了。回来时,鞋袜都湿透了,怕孩子着凉,戴定礼拿出了自己的备用棉鞋,帮孩子换上。孩子的家人很是感谢。
2021年8月,戴定礼退休了。
仿儒岱幼教点没有找到其他合适的老师,戴定礼被返聘了。戴定礼也很高兴:“只要孩子们需要我,我会继续干下去。”
前不久,一个以前的学生问戴定礼,在大山的家乡待了这么多年,会不会觉得遗憾。
“这么多年,我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我的留下,让更多的孩子走了出去。”戴定礼说。
山中岁月长,对于戴定礼而言,36年,其实很短。(记者金婷婷沈彦孙丽莉)
稿件来源:
|
编辑: 乔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