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苏省南京,到安徽省马鞍山,再到合肥,经过了一场跨越省市的生命接力,10月28日,南京小伙胡小三在安医大第二附属医院完成了一次造血干细胞的捐献采集,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101毫升。这份“爱心火种”将为远在几千公里外的小患者带去希望之光。
争分夺秒,完成捐献前的采样配对
2016年,胡小三在马鞍山市上大学期间,参加了一场半程马拉松比赛。比赛当天,他在终点处遇到了马鞍山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正在招募中华骨髓库的入库志愿者。胡小三第一次了解到了骨髓捐献这项公益事业的重要意义。当时,还有残障人士主动申请入库,受到他们的鼓舞,胡小三也郑重地填写了入库登记表。
6年时光转瞬即逝,胡小三毕业后留在南京定居生活。今年7月,胡小三从中华骨髓库马鞍山站工作人员处得知:自己与一位小患者配型成功!胡小三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捐献。之后,胡小三多次参加体检和采样,往返于南京和马鞍山市之间。拯救生命必须分秒必争,其中一天早上,胡小三刚接到了采样通知,便立即请假赶到马鞍山,在中午时分便完成了采集。
多部门联手,实现跨省生命接力
最终,胡小三成功通过了高分辨采样配对,并计划于10月23日来合肥住院,10月28号完成采集。疫情影响之下,他的捐献采集之旅一波三折。在胡小三准备来合肥前,南京的疫情形势加剧,胡小三的健康码变成了黄码。
为了不影响捐献日程,他主动选择不上班不出门,在家进行了5天的隔离,10月20日傍晚他的健康码成功转绿。此时合肥的疫情防控要求也非常严格,按照防疫政策应当在来肥后再居家隔离7天才可以出行。但是那位小患者已经进入了移植前的准备期,时间不能再拖下去了。危急关头,安徽省红十字会和中华骨髓库总库进行了沟通,并取得安徽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为胡小三来合肥的捐献行程做了特别安排。
10月21日,胡小三启程从南京来到合肥南站,路上马鞍山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一直与他保持沟通。一到站,胡小三便坐上早已在此等候的救护车,闭环转运到安医大二附院,并安排入住到隔离病房。在病房内,省红十字会为胡小三准备了洗漱包、防疫包和吹风机等生活用品,还有造干捐献相关宣传资料,帮助他更好地度过采集前的准备期。
10月28日上午,胡小三在安医大第二附属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采集,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101毫升。胡小三表示,这次能够成功捐献,离不开安徽省和马鞍山市、合肥市各环节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和接力帮助。“真的非常谢谢他们!”
目前,胡小三已经顺利返回南京。面对他的将是多日的居家隔离。虽然此次捐献比较曲折,但是在胡小三看来,能够在几十万人中成功配型,是一种奇妙的缘分。“有了这样珍贵的救人机会,自己更要珍惜!”(记者朱汗翔通讯员徐曲明)
稿件来源:
|
编辑: 乔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