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90岁的程裕康老人不慎跌倒摔伤了右胳膊,至今还未完全康复,一直在家休养。但10月26日记者见到他时,他精神矍铄。
两天前,他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由安徽省红十字会盖章的遗体捐献志愿荣誉证书。百年后将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解除更多患者的病痛,是程裕康老人的最大心愿。
十多年前,他就有了捐献遗体的想法
程裕康老人是中国石化阜阳分公司的退休工人。
10月26日9时许,记者来到中石化阜阳分公司油库家属院程裕康老人的家中。“我的想法很简单,虽然我一辈子平平凡凡,但我想在去世的时候做一件让子女们骄傲、对社会有益的事儿,那就是把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老人拿着捐献证书,满脸骄傲地向记者展示。
程裕康的女儿程咏梅告诉记者,父亲在十多年前就有了身后捐献遗体的想法。当时,家人都以为父亲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这次跌伤后,他捐献遗体的想法更强烈。
“我在《颍州晚报》上看到了志愿军老兵孟照起捐献遗体的事迹后,就想自己也是共产党员,也要为国家和人民做一点微薄贡献。”在程裕康老人看来,与其去世后大操大办,让子女费心费事还花钱,不如将遗体捐献有意义。
今年9月底,在医院刚刚做完检查,程裕康老人便要求子女带着他到了市红十字会,签下了遗体捐献志愿书。他告诉记者:“当时工作人员问我捐什么,我说,只要国家需要,什么都可以捐!”
“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都应该为社会做贡献”
“我入党68年了!”程裕康老人说,“共产党员”是他这辈子最骄傲的身份。至今,他都记得当初在农村公社宣誓入党的场景。后来,他进入国企,援建边疆,建设地方,无论在什么岗位,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冲在前,绝不甘落后。
说起过去的事,最让程裕康老人难忘的,是三段救人往事。
1974年12月,他在蚌埠负责油船运输。一天,他偶然发现附近一只船上的船民煤气中毒,赶忙跑过去打开门窗,将这家三口人及时救出。
1985年5月,一位工友在油罐内清理残油时,不慎被有毒气体熏倒。他发现后,用绳索系在腰上,下到油罐内将工友救出。
1995年3月,他在河边钓鱼时,发现一名女子坠河。他不顾危险,立即跳入水中将女子救上岸,因此还被单位评为“优秀党员”。
程老最喜欢听韦唯的歌曲,尤其是那首《爱的奉献》。他说:“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都应该为社会做贡献。只要每个人都力所能及地为社会贡献一点,这个世界就会更加温暖。”(记者任刚/文通讯员随甜甜/摄)
稿件来源:
|
编辑: 乔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