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中午,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来自合肥消防救援支队的消防员王振洲,在中国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270毫升。这是合肥消防第2例造干捐献志愿者。当天,王振洲捐献的生命火种北上,救治一名罹患癌症的患者。
无偿献血多年,捐献2000毫升
王振洲是合肥人,出生于1998年,现在是合肥市消防救援支队新训队的一名新训队员。2017年,当时还在部队服役的王振洲,在一次无偿献血后主动留下血样,登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我以前就了解过造干捐献,听了志愿者的介绍后,更加坚定了加入的信念。”
2019年,王振洲与一名患者配型成功,当时他毫不犹豫同意了捐献。在完成了各项流程后,最终却因对方患者的情况变化,没能完成捐献采集。这次没能完成的捐献,让王振洲感到非常遗憾。
多年来,王振洲一直热心公益,参与无偿献血更是成为习惯,已经累计献血2000毫升。
王振洲坦言,救人义不容辞
今年3月,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再次打来电话,告知他和一名患者配型成功。王振洲觉得自己不能错过这次机会,“当初选择加入中华骨髓库,就是为了能帮助他人。茫茫人海中,配型成功本身就是一种幸运,有这样治病救人的机会我义不容辞。”
6月5日12时许,在进行了4个小时的采集后,王振洲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混悬液270毫升。为了表达祝福,王振洲还写了一封信随造干一起送给收捐患者,鼓励患者挺过病痛的难关,勇敢地面对今后的生活。
19岁起捐资助学,带动战友累计捐款6万
在成为消防员前,王振洲曾在部队服役5年。王振洲从小就非常仰慕军人,在2015年入伍年龄达标后,便主动报名参军。2017年,当时还在服役的王振洲主动联系肥东县红十字会,成为一名志愿者。当时,王振洲还向红十字会提出一个请求,想要捐资助学,帮助家庭困难学生。
原来,王振洲的母亲曾经因为家庭条件困难而被迫放弃读书,不得不早早开始工作支撑家庭。“这是母亲的一个遗憾,长大后我一直想用捐资助学的方式,来间接完成母亲的心愿。”
当时,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联系下,王振洲开始资助肥东县两名家庭贫困学生,每个月转账1000元给肥东县红十字会,由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转交给受助学生。
在王振洲的带动下,一名战友也选择和他一起参与捐资助学。几年间,王振洲和战友两人累计捐款6万。(记者 朱汗翔 陈强 文/摄)
稿件来源: 安徽文明网
|
编辑: 乔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