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在一线,就是最好的磨炼。”6月25日,徐强发自肺腑地对记者说。
39岁的徐强,是安徽巨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兼研发中心主任。自工作以来,始终坚守在科技创新一线的他先后发明17项专利技术,其中“一种高分子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专利荣获安徽省专利金奖、“一种非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制备方法”专利获评安徽省专利优秀奖。
“一路探索,一路收获。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说。
2007年12月,毕业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化学系材料化学专业的徐强,入职安徽巨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成为车间里的一名操作员。
投入到实际工作后,他发现在学校中学到的化工知识与实际应用还有很大的差距。于是,他购买各类书籍进行学习,同时在工作现场向技术人员虚心讨教,就如一块海绵不断汲取化工知识,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正是这种不断追求进步的学习精神,让他脱颖而出,在公司组建研发中心时开始承担科技研发工作。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在科技攻关项目工作中,他从严要求自我,一步一个脚印。2012年,徐强被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予“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称号。
安徽巨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主打产品聚丙烯酰胺,在国内外市场拓展过程中市场竞争不仅日趋激烈,公司产品与国外先进的产品还存在一定差距。
徐强坚信,走科技创新之路才能有效的解决生产工艺存在的相关问题。他积极与上海农药所、青岛科技大学、淮北师范大学、武汉长江大学等多所科研院所交流、学习及合作,技术水平逐步提升,经过创新改进后的产品终于在国内外高端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留下人才,留住人才。”在研发中心工作中,徐强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他认真完善了《技术创新管理办法》《科学进步和创新奖励办法》《人才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对科技人才的招聘、引进、利用、激励、培养等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办法,努力做到企业吸引人、待遇留住人、激励感动人。
“积极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后备科研力量。”徐强介绍,不仅要在工作中力求做到站在行业的前沿,还要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共同进行科技项目研发工作,共建了“巨成化工——合肥工业大学水性高分子研发中心”“矿选药剂研究中心”,打造了“淮北师范大学实习基地”,同时通过项目锻炼团队,培养出工程师4名,助理工程师10余名。
“向新而行,才能跟上发展的脚步。”近几年来,安徽巨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已经达到行业前列,徐强一直努力学习行业内先进经验和技术发展方向,赶赴曼格拉油田、四川宜宾页岩气田等开采现场了解产品应用信息,从中找到产品不足及改进方向,通过与现场专家交流学习充实自己的头脑,更新自己的观念,以适应新形势,新变化。
他率领团队持续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完成公司生产工艺升级创新成果先后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安徽省专利优秀奖”“安徽省新产品”等荣誉和称号,部分项目已实现工业化生产,有的成果形成3000吨/年的生产线,年产值达4000万元。公司产品由原来的单一产品逐步扩展到阴离子聚丙烯酰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非离子聚丙烯酰胺全系列产品,应用领域也由单一领域拓展到油田采油、水处理、造纸、采矿、冶金等多个应用领域,其中“采油助剂JCYD2586型丙烯酰胺-丙烯酸钠共聚物”新产品在2018年投入市场后,连续年销售额超三亿元人民币,公司全部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70%以上,已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他先后获得淮北市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不断充实和提升自己,随时做好准备才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回顾一路走来,徐强又笑着补充道,“不能只投入工作,还要有自己的生活。”
热衷于公益,利用闲暇时光他多次带领家人和朋友参与“爱暖相城”以及助农等公益活动,尽自己一份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他说,与善同行、与爱同在,人生才能更丰盈。(记者 徐志勤 通讯员 韩桂芳)
稿件来源: 安徽文明网
|
编辑: 乔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