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约翰(1882-1966),中国体育教育家,福建厦门人,曾任清华大学教授、体育部主任等,服务清华52载。曾任中国田径协会主席、全国体育总会主席等,作为教练参与了在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中国体育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
八九十年前的男足,与现在不同。那时有一支校队,他们参加华北体育联合会第六次比赛夺得冠军。队员回校时,高举冠军的奖杯,欢呼呐喊。“全校像大海里的波涛似的欢腾,每个人内心都是愉快的火焰在燃烧,到处贴着大标语,‘我快乐得要打滚’、‘我愿为你们脱靴’”(《清华周刊》)。队员们顾不得许多,在学校大门口遇见了他们的教练,于是疯狂地抬起这位清华大学的体育教师,一直把他抬进了大礼堂,以示庆祝。这支校队,就是清华大学足球队。被抬的这位老师,叫马约翰。
被学生如此爱戴的马约翰,是何许人物?
马约翰自幼爱好体育,三岁丧母,七岁丧父,与其兄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当时,中国被冠上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但故乡厦门给了马约翰极好的体育条件,他幼时经常和其他孩子在山上跑跳、爬树、钻山洞,在海滩上玩水、捉鱼虾,不到天黑不回家,这些为他热爱体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来,在一位不知名的人士赞助下,马约翰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此就读7年。
1914年秋,马约翰正式进入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任“体育帮教”兼“英文书记”,自此与清华相伴52载。值得一说的是,清华创办次年就成立了体育部,在马约翰之前有两任体育部主任,都是有博士头衔的美国人。第一届主任叫舒美科,是一位体育专家,后因贪污学生买球的钱,被学校开除。第二届主任叫布瑞司,他对体育测验很有研究,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博士,1920年离校返美,任德克萨斯州立大学体育部主任。马约翰于1920年担任体育部主任,从此,清华体育活动在马约翰的领导下认真开展起来并有所建树。
当时的中国人,大多不重视体育运动。1927年,马约翰在《改进时期中清华之体育》一文中,引用了当时天津《大公报》社评中的一段话,说明他当时的忧虑:“夫过去之中国,病国也,今亦依然,盖其人大抵有病,智识阶级尤多病,或病消沉,或病燥急,或不耐劳苦,或不堪思索。如此之人,而与国际竞争,可危甚矣!”马约翰从事体育工作,不仅是热爱体育,更是为洗雪“东亚病夫”之耻。
马约翰进入清华后,对清华的体育工作有几点极为重要的影响。
首先是健全清华体育锻炼制度,规定每周一至周六早晨有10分钟的运动。这段时间里,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在旷地上做柔软体操及深呼吸运动;每周一至周五下午4时至5时,全校教室、学生宿舍、图书馆一律关闭,所有学生必须到操场做各种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则到各处巡视,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规定体育课为公共必修课,体育测验达不到标准不给及格,体育不及格的学生不得出国留学。清华是留美预备学校,既然要出国,功课当然也要好,但马约翰说服学校,不仅要功课好,也要体育好。出去的学生,总要像样一点,不能把“东亚病夫”送出去。马约翰说:“从我来说,我主要是考虑到祖国的荣誉问题,怕学生出国受欺侮,被人说成中国人就是弱,就是东亚病夫。因此,我常向学生说,你们要好好锻炼身体,要勇敢,不要怕,要有劲,要去干,别人打棒球,踢足球,你们也要去打、去踢,他们能玩什么,你们也要能玩什么。中国学生,在国外念书都是好样儿的,因此我想到学生在体育方面,也要不落人后;要求大家不仅念书要好,体育也要好;功课要棒,身体也要棒。”正因为这样,因体育不及格愣是被马约翰扣留的学生不在少数。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吴宓。当初,吴宓跳远不及格,就“不幸”被马约翰扣了半年,直到跳远通过后才留洋。
除此之外,马约翰等还通过举办运动会、开展体育比赛来推动体育活动的开展。在清华,运动会有多种形式:有周年运动会,每年举行一次级际比赛,1918年以后,周年运动会由级际改为个人,优胜者可代表学校参加华北运动会;有中等科运动会,参加者只限于中等科;有次级运动会,只有周年运动会未得分者可以参加;有三角运动会,这是当时的北京高校校际运动会。
马约翰认为,开展体育运动关键在于唤起学生之自觉,开运动会是“促进个人技能及增加团体兴趣之一种手段”。运动会的形式与内容随着体育运动的开展而变化,通过运动比赛涌现出一批体育活动积极分子,他们成为群众体育活动的骨干。在运动比赛过程中,有时一些体育活动爱好者自动组成体育团体开展活动,推动群众体育活动的发展。正因如此,才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马约翰为新中国培养了大量的体育专业人才,让体育真正成了一门具有专业体系的学科。新中国成立后,马约翰出任全国体育总会主席,他更注重体育的全国推广和普及。他严格要求体育教师做好备课工作,这是他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如体操,马约翰有一套自己的想法,每两周换一次内容,对一、二、三年级应教什么,他事先都想好并写成教案,要求清华体育教师每周到他家一次,亲自辅导,一丝不苟。他还狠抓体育教师的训练,每周两个晚上在体育馆内和教师一起进行体育训练,先练器械,后练球类,每次两小时,从不迟到早退,在他的训练下,清华体育教师运动水平不断提高。正是有了清华一大批体育人才,新时期的体育才有欣欣向荣之感。
1964年,马约翰入职清华50周年,清华校务委员会派出代表——副校长刘仙洲送给马约翰一个精致的景泰蓝花瓶,上面刻有“悉心育人五十年,桃李满园沐东风”。如今,“东亚病夫”的帽子不仅数十年前就已不摘自落,中华民族也进入了体育大国时代。马约翰把数十载教育生涯奉献给了他所挚爱的祖国,如果九泉有知,看到14年前的北京奥运会与正在举行的冬奥会,他可含笑九泉了吧!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