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育部决定在12个省市区建立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进一步探索深化综合改革,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铜陵市是安徽省唯一入选的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面对新的教育改革任务,铜陵市以高质量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为契机,立足铜陵实际、对标长三角,以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打造地方特色鲜明、基础服务完善、办学理念先进的优质改革实验区“新名片”,继续擦亮铜陵教育“金字招牌”。
精准施策,为高标准实验区建设“探新路”
2021年是实验区建设元年,铜陵市对标对表“九大工程”,聚焦改革难点,在五育并举、优质公平、办学活力等方面,勇于“探新路”,平稳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在铜陵市义安区顺安镇,总投资达5亿元、占地约150亩、建筑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配备全新现代化教学设施的铜陵中学新校区,将在2022年9月迎来第一批高一新生。到2024年,该校将完成整体搬迁,办学规模将达到3000人。高标准建设的省级示范高中铜陵中学新校区,将补齐该市东部城区优质高中学校资源缺失的短板,进一步加快促进铜陵市域内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优化布局中,铜陵市以提升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为出发点,以区域融合和新城区建设为驱动力,创新办学模式,完善联合办学机制,积极打造优质教育“新城圈”。
以市域内优质公办学校为龙头,强弱组合,做好“联合办学”文章,通过“名校+”,快速、分步推进中心城区优质学校与新城区学校联合办学。目前,该市已建成涵盖枞阳县、铜官区、义安区3个县区和51所学校的21个联合办学体;涉及基础教育全学段,覆盖学生超过3万人。制定联合办学发展规划,建立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资金投入、教师编制、职称评审以及学校布局等,进一步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推进联合办学各项工作落实、落细。通过“名校+”联合办学模式,依托优质学校品牌效应,带动新学校快速成长,实现群众期盼的“名校就在家门口、名师就在我身边”的教育愿景。
为高标准建设实验区,铜陵市科学制定改革实施方案,按照“统筹规划、分级负责”,确定“路线图”“任务表”,在全面推进校(园)联合办学、全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全面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全面实施互联网+智慧教育和全面聚焦“双减”新政策等方面,下绣花功夫,做精细文章,着力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增强学校办学内生动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落实育人新生态。
为让有限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按照综合改革“任务表”,一年多来,铜陵市共启动23所幼儿园新建、改扩建任务,已有8所陆续开园,新增幼教学位5220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5.66%,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5.76%,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进一步提升;整合优化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点)57个,农村学校布点散、规模小等问题得到有效化解。
聚焦“双减”,推进教育提质增效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推进“双减”行稳致远成为高质量建设实验区的首要任务,铜陵市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做出新的尝试。
攀岩、真人CS、无土栽培、沙画、比特实验室、创客……这是“双减”后第一个寒假,铜陵市综合实践基地为参加假期托管服务的学生们“量身打造”实践课程大餐。来自该市二中、市五中、市十五中西湖校区、郊区老洲中学四所学校300名学生成为首批参加首期“周托式”假期托管服务的学员。封闭式、寄宿制管理,在一周的托管服务时间里,300名学员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成长。这是铜陵市发挥全国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和营地作用,在全省率先实施中小学生寒假综合实践托管服务活动的一个缩影。
在“双减”政策落地后,为有效解决城市周边和农村地区学校课后服务力量不足问题,该市通过搭建“七彩桥”中小学课后服务志愿平台,发布“招募令”招募各路“大咖”,指导学生开展科普、文体、艺术、劳动、实践等非学科类课后服务活动。通过完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探索课后服务和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融合路径,打造灵活化德育课堂、常态化体美劳育课堂、高效化基础托管课堂和多样化实践课堂,通过“内培外引,引培结合”方式提升课后服务整体水平,丰富课后服务供给。
为做好“双减”背景下教师关心关爱工作,促进校内提质减负,2022年,该市在义安区和其他县区4所学校试点探索“弹性上下班制”,以上下班时间的“弹”,促进教师负担的“减”,实现课堂效益的“增”。
打造铜陵教育改革“新名片”
“到2025年,通过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我市将在基础教育重点领域和关键改革环节取得突破,基本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学校办学特色充分显现,学生将得到更多元、更优质的发展选择,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处于全省第一方阵,基本构建起创新型、开放式、现代化教育体系。”铜陵市教育和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谷越表示,高质量建设基础教育结合改革实验区,成为铜陵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必答题”,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向深水区迈进“导准航”。
铜陵曾因破解“择校热”难题,创造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铜陵经验”。从2015年秋季学期起,在全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全面推行“阳光分班”改革,有效破解“择班”难题。2019年,提出幼儿园“快乐户外2小时”项目方案,全面促进幼儿身、心、美、智协调发展。近年来,承接全省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率先在全省试行“快乐3点半”课后服务等,成为安徽省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和排头兵,这些都是入选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重要因素。
这样一座在教育领域具有良好“改革基因”的城市,如何高质量建设好实验区?如何搭建好实验区的“四梁八柱”?
2021年12月出台的《铜陵市建设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给出了答案。作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铜陵市将以项目化管理为模式,实施党建品牌领航工程、立德树人强基工程、优质资源扩面工程、教育评价改革工程、师资队伍提升工程、课堂教学提质工程、智慧教育推进工程、激发办学活力工程、教育生态优化工程等“九大工程”,建立市、县(区)综合改革协同落实机制,全力推进实验区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落地见效。
在实验区建设过程中,铜陵市把全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作为“关键之举”。通过实施“教育评价改革工程”,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改革用人评价等方面明确核心标准和量化指标,探索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统领各项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推进。
主动探索、优化调整、破解难题、改革突围……铜陵市将以“九大工程”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改革思想融入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努力答好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答卷”,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提供铜陵经验,打造铜陵教育改革“新名片”,办好有质量、有温度、有未来的人民满意教育。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