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5日,枞阳县职业技术学校与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市、县高度重视这次合作,铜陵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郑刚,枞阳县委书记杨秀颀出席仪式并见证签约。枞阳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校、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是枞阳县职业教育的一块“金字招牌”,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枞阳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此次奇瑞新能源公司与枞阳职业技术学校“联手”,就产学研融合、技能人才培养、联谊共建等进行全面合作,成为枞阳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典范,必将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将促进枞阳县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协同发展。
一、通过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法是把它作为一个基本制度提出来的。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二十大报告中连续两次提到产教融合,可以看出它是职教很重要的一个基本制度。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通过产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的匹配度,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推动产业振兴、科教振兴的务实之举和精准之策。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来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侧矛盾,促进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和深度融合,提升职业教育对产业振兴的贡献率、支撑度和引领力,打造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据农业部统计,我国农村实用人才占乡村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不足5%。农技推广人才青黄不接,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急需紧缺人才严重不足,招人难、留人更难的现象还相当普遍。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需求相比,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供给侧还存在结构不优、规模不大、质量不高等现实问题。职业教育通过深化产教融合,能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的“三农”人才需要。
第二,有利于涉农专业群与农业产业链的对接,实现与乡村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职业教育是最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它与当地经济建设关系密切、联系广泛,职业学校设置的专业应与当地经济建设相连相关。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有利于职业教育明确专业发展的方向与定位,对涉农专业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从而以涉农专业群对接农业产业链,在精准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促进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第三,有利于提高科技助农的有效性,为乡村振兴提供外部助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深化产教融合有助于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有助于科研技术人员走出实验室、走出学校,在广阔的田野上书写论文,解决现实性问题;有助于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农业经营模式转变,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多种新型农业产业业态的融合发展。
第四,有利于传播和弘扬先进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与乡村治理、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纽带。高职院校通过深化与乡村的产政融合,挖掘与保护传统农耕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加强对村民思想、法律、道德、人文等方面的教育,倡导健康生活理念,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二、当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
当前,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部分地方产教融合较为滞后,校企合作不深不实、“企冷校热”现象普遍。何以如此?主要是由于产教融合面临三个障碍:
一是管理体制掣肘。长期以来,条块管理方式使教育部门和产业部门的责任边界划分比较清楚,教育部门的责任是培养人,产业部门的责任是使用人,产业部门缺少参与教育的具体机制,尽管国家文件多次提出鼓励社会参与职业教育,但缺少“硬约束”。
二是利益成本考量。参与职业教育有外溢性,企业花大成本培养了人,很难说最后会不会到企业来。即便来了,能不能待得住也是个问题,反而是去别的企业挖人成本更低。如此一来,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一些企业害怕投入学校的资金设备“说不清”,将来不知道归谁,国有企业更是如此。
三是传统惯性束缚。从发达国家的产教融合经验中可以发现,当地形成了行业、企业以主人翁姿态参与职业教育的格局,政府和学校是“后来加入者”,其作用更多地是配合行业、企业搞好职业教育与培训。我国一些地方的状况恰恰相反,行业、企业是“后来加入者”,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
三、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能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和新职业教育法明确要对职业教育举办者给予激励与保护;对产教整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等支持,落实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减免及其他税费优惠;企业设立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可享受用地、公用事业费等优惠……这些举措为产教融合提供了实打实的支持。要破除产教融合障碍,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政府要成为“设计者”,出台职业教育助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政策文件。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建议结合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县职业教育发展实际和“九大产业”人才发展需求,组织教育、财政、工信、人社等部门,研究出台一系列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措施。要打通劳动制度与教育制度、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的壁垒,推动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等值等效,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职业教育服务新发展格局、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巨大能量就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就一定能够前途无量、大有可为。
(二)部门要成为“推动者”,推进职业教育与工业经济互促互进。建议建立健全由政府牵头,职能部门、工业园区、职业学校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结合县域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开展职业教育需求调查,建立园校互通、人才共用机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引导职业教育服务地方工业经济发展。
(三)校企要成为“实践者”,积极探索创新办学、校企合作模式。一是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在办学模式上创新,走出一条产教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二是加快完善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明确学校、企业之间的责任权利利益关系,实现企业与学校联手,试行订单培养、定向培养。三是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先行先试,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四是围绕县域九大产业,深入市场调研,适时调整、细化专业方向和设置,努力做到精准服务、精准对接。
(四)社会要成为“倡导者”,形成关心支持职教发展的浓厚氛围。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树立劳动光荣、技能成才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挖掘宣传基层和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典型事迹,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在全社会营造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蒋骁飞
)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