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壁黛瓦马头墙,这是水墨洇染的徽派建筑给我远远的初印象。
安徽因其古雅、简洁的建筑一直给我一种江南女子温婉的感觉,如今我来到了这里,真正地靠近了她,还有她所孕育的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夏日的太阳灼烧着整个晓春村,时不时阵阵热浪袭来,草帽在脑袋上摇摇欲坠,似乎是温婉的女子也难以忍受这样的高温,大口喘气。但一路上看着蓝天白云、碧草清水的景象,想着将要拜访扎根土地的人们,我们的热情也丝毫不减。
我们去的第一家是一对老夫妇家,他们总是面带微笑,努力从自己的乡音中挤出普通话招待我们进屋坐下,全然展现出了庄稼人的热情好客。闲聊几句后,我们进行了访谈,通过对话,我们了解到,经过这么多年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村委会各级干部的切实实践,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交谈中,我们有提问道:“您觉得这几年村庄有什么变化吗?”他们的回答都是对于村庄近几年的变化表示感叹和称赞。之前,晓春村和中国大部分农村一样,交通闭塞,基础设施不足,农业发展比较落后,但若要发财致富,交通顺畅是必不可少的充分条件,只有路通了,才会有更多的人走进乡村,进而才能带动乡村发展。爷爷奶奶说:“现在,整个农村的变化都是肉眼可见的,尤其是水泥路的修缮,现在水泥路基本上都能够通到家家户户的门口,十分方便。”同时,我们询问了他们在生活上还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或者是村里面还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爷爷奶奶都表示,这么多年内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都跟村里面反映,基本上都能够办到。村书记他们都会尽全力解决我们普通老百姓的问题,保障我们的生活。爷爷奶奶在提到自己平时的生活时,都不禁面带微笑,表示他们对于自己的生活十分满意,各个方面的基础设施都是有保障的,平时的收入来源也很稳定,家中奶奶负责种田,爷爷目前依旧身体康健,还能够在外打工,儿子女儿都在外面有自己的家,生活稳定,逢年过节也不忘回来看看自己,对于他们来说,这种生活就已十分满足。闲聊几句之后,因为时间缘故,我们并没有停留多久就得赶去下一个访谈村民的家中。已走出了很远,我们还看见他们站在门前的身影,我仍记得爷爷说,“你们是真正八九点钟的太阳!”
顺着有些斜坡的水泥路,我们来到了一家小型服装厂,见到了我们的第二位采访对象——服装厂的老板。由于生产车间还在进行生产,我们的采访就在室外进行。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这位老板 是一名退役军人,参加过98年抗洪抢险。退役后,跟村中很多年轻人一样都外出打工去了,后来党和国家大力支持发展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于是他便回到家乡,开始创业,投资创办了一家小型服装厂,带领家乡人民一起走向发财致富的道路。他说:“我刚回来的时候村里都还没有水泥路全是土路和田,现在水泥路都村村通户户通了,有很大的改变。因为最近几年乡村振兴,带动贫困户脱贫。现在晓春村的基础设施都落实到位,真的非常不错。”但同时,他也对于目前的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希冀,因为前几年政府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道路等建设中去,对于一些废弃的池塘等的维护力度需要关注,他房屋旁边的小池塘水沟等,因为不能够常态化清理、清淤,长满了各种水草。这一点点不足与瑕疵,我们理应放在心上,积极推进并改善百姓生活中的最普遍、最关心的问题,优化百姓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推动乡村发展。
再往前,沿着有些石子蹦上来的水泥路,我们来到了退休的老书记家中,老书记与他的夫人当可称作为耄耋老人,但身体依然健朗,交流时依旧谈吐清晰。老书记在村中也算有些年头了,一步步看着晓春村从曾经的其貌不扬的小农村发展至如今的有着旖旎景色的模范村庄,心中都是满满的自豪感和欣慰感。通过与老书记的交谈,他们都对于自己目前的生活十分满意,同时政府每年都会给退休的村干部一些补贴,儿女也都在外成家立业,家庭和睦,幸福美满,天伦之乐相比也不过如此吧。不过,对于晓春村未来的发展,老书记有提到因为安徽这边多丘陵地貌,并不适合大规模的发展,我们沿路实际勘察过来,也是发现了这边的地貌特点,这些都可以为晓春村以后的发展提供一些辅助借鉴的作用。老书记为人正直和善,一辈子兢兢业业,为晓春村的发展尽职尽责,晚年也享受到了他应得的幸福,从他的的眼中我看到了作为村民对乡村向好发展的欣慰,也看到了作为退休老干部对党和政府的感谢。
《礼记》中早有言曰: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古人眼中的大同社会,也是当今每个政府工作人员的理想追求,时刻提醒我们要关心民众疾苦,要深入基层,走群众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近中午的阳光更加强烈,也把这个村庄照的更加耀眼,回头望去,阡陌小路也正通往复兴大道,滚烫的气流诉说着生生不息的故事。(方欣怡 张晨)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