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雄哉惜抱

时间:2009-06-07 15:07:55

姚鼐花鸟画

姚鼐墓

 

  先生,你的墓地,我平生第一次来访。2009年5月17日。公路坦荡,却找不到你。在枞阳义津一个叫铁门口的村庄,幸亏了那位方姓青年引路,我们经过一段泥泞,修竹掩映处,看见了你的家园。一块残碑,一位看墓的白发老人,一条在杂草间来去寻觅的黑狗,还有一条雨后刚露出地面的蚯蚓……这就是你家园的全部。 要不是县电视台左丰华在墓园左侧拔开层层茂竹,露出安徽省政府所立“姚鼐墓”碑文,谁能相信一代宗师在这里长眠,谁能相信他就是桐城派集大成者,一字梦谷惜抱先生。谁又能相信,这座中国古文的高峰,生前构建起“道与艺合、天与人一”,死后却把自己真正交给“谷鸟翩影,孤翔识归”的故里家园。在先生的志向里,似乎并不留恋于乡土。乡土太多的温柔,会束缚鸿鹄的翅膀。你曾说:“他日从容无事,当裹粮出游。北渡河,东上泰山,观乎沧海之外;循塞上而西,历恒山、太行、太岳、嵩华,而临终南,以吊汉、唐之故墟;然后登岷峨,揽西极,浮江而下,出三峡,济于洞庭,窥乎庐霍,循东海而归。”于是,这年十二月,你应时任泰安知府朱子颖的邀请,乘狂风大雪游览泰山。在朱子颖的陪同下,你先登晴雪楼欣赏雪景,复登泰山日观峰观日出,夜宿张峡,心潮澎湃,饱蘸浓墨,写下《登泰山记》。由此,一篇天下文章,明润澄彻,静洗长空。泰山留下无数帝王石刻,你却没有,一篇《登泰山记》温深徐婉,只不过写景状物,点染素描,却成千古名篇。“以文载道,以柔载刚,以婉求雄”,以这篇文章为标志成为桐城派“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合一的典范,成为古文文论体系创建的里程碑。你慕其雄文却走柔文之道,虽为柔文,实为雄才是也。如你在《复鲁絮夫书》中称:“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文之雄伟而劲直者,必贵于温深而徐婉。温深徐婉之才,不易得也。然其尤难得者,必在乎天下之雄才也。”因为先生雄才,一座泰山才能温深入胸,一篇雄文才能由柔达表。路途险恶,一座泰山历览无数帝王,泰山不属于你。终于有一天,归途在向你召唤。“既乏经世略,披褐宜田庐”,于是在你44岁那年,“归向渔樵谈盛事,平生奉教得群贤”涌上心头,那里滔滔江水还在,那里枞阳乡音还在,那里年近八旬的恩师刘大槐还在……回家,一个念头,铸就了一座文化丰碑。你从此传承薪火,以古文为志,授徒千计,文论乃生。从方苞开始,中国古文在这块大地上潮头涌立,真正形成文派,历二百余年。在“三祖”中,谓方苞以理胜肆不足,刘大槐以才胜学不及,而你则才学俱佳理文兼备终成集大成者。在你的一生著作中,仅安徽大学现有统计,就有《惜抱轩文集》16卷、《文后集》12卷、《诗集》10卷、《笔记》10卷、《庄子章义》10卷、《九经说》19卷、《三传补注》3卷,并选有《古文辞类纂》75卷、《五七言今体诗钞》18卷等。在你回乡的岁月,你用古文文论建立了一座真正的泰山。以文论和《古文辞类纂》为代表,使桐城文派的古文地位由此走向成熟,以致“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余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你的后辈吴汝纶称:“先生所编《古文辞类纂》,两千年高文略具于此,为六经之后第一书,后改习西学,中国浩如烟海书籍尽可废去,独留此书,即可令周孔遗文绵延不绝。”一代伟人毛泽东称:“国学者,统道与文也。姚氏(姚鼐)畸于文,曾(曾国藩)书则二者兼之”。多亏了家乡,你自中年远绝仕禄,枕听江涛,文墨浩荡,春风化雨,由枞阳出,而枞阳归。先生,你是大美的。是不是家乡辽阔的江水生出了你的大美柔情?你认为,文章“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出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然而,你又不仅仅属于家乡,属于枞阳,你的文论早就站在了泰山之巅,站在了中国文学史、中国美学史必备的教课书里,如你所言:“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镠铁;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如鼓万勇士而战之。”如果说东方文化有两座高峰,一为孙膑“兵法”,一为姚鼐“文论”。宗师去也,不过一杯土而已。伫立大师墓前,我不悲伤。在天地之间,有大美惜抱、泰山惜抱,雄哉,壮哉!(钱叶全)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王章志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