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寻访史可法题写的姚康墓碑

时间:2009-08-04 08:24:24

(史可法题写的姚康墓碑:明读书人姚康之墓,落款:宛平友人史可法预题。碑两边有一幅姚康自拟的墓联:吊有青蝇,几见礼成徐孺子;赋无白凤,免得书称莽大夫

        8月1日,和几位朋友到义津寻访姚康墓地。姚康(1578—1653),字康伯,一字休那,原名士晋,今会宫乡老桥村人。姚康非常聪颖,见闻广博,隽才高识,尤其熟悉兵法,至今枞阳民间还流传着“秀才莫大于姚康伯”的俗语。姚康曾寓居同乡何如宠相国处,何以宾礼相待。后来,何如宠母丧回家,孝满,又被宣召进京,邀姚康同行。姚康预知明朝将亡,遂题“卧猿诗”赠何如宠:“饱食衣裳足矣哉,这场大梦几时回,而今要醒而今醒,莫待藤枯树倒来。”意思是劝何如宠早日辞官,何后来多次称病不奉诏。
        姚康后来进入史可法幕,负责军事谋划。史可法在赴扬州督师抗清前,姚康断定小朝廷大势已去,就告假返回到故里会宫,过起了隐居生活,因而幸免于难。后来,扬州城破,史可法英勇就义。姚康的家人都为他幸免于那场劫难而高兴,但姚康却为自己不能与史可法共救时艰而引以为憾,尝悲吟曰:“鼎沸未能成席卷,不无遗恨裂双眸”。姚康在回乡前,请史可法预题了墓碑“明读书人姚康之墓”,他又自撰了一幅墓联:“吊有青蝇,几见礼成徐孺子;赋无白凤,免得书称莽大夫。” 墓联涉及到徐孺子和扬雄两个典故。徐孺子是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豫章太守陈蕃极为敬重徐孺子人品,奉为知音,特地为他专设一榻,徐离开后就将榻悬置起来。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有“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名句。相传扬雄写《太玄经》时梦吐白凤,他后被王莽召为大夫,后以才雄白凤或吐凤之才比喻才华出众。姚康墓联大致的意思是,前来凭吊我的,只有青蝇,世间又有几人能有徐孺子那样的知己呢;我才华平平,也就没有被召为官的机会。可以看出,他的这幅墓联很自谦,表达了一种文人落寞的情怀。
        姚康76岁而卒,先生一生著作甚丰,多散佚,民间流传很广,今存者十之二三,主要有《忍死录》,记述其曾祖以下的四世家事;《黄巢传》,借唐代史事以论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军事的失误;论著《白白斋货殖传评》。另有《姚休那遗稿》12卷。
        姚康墓地位于今枞阳县义津镇塔桥村的兔儿山(又名吐秀山)东面,此处山清水秀,青松翠竹,环境清幽。墓碑虽是明末清初的东西,但品相相当好,字迹清晰。据给我们当向导的老爹介绍,姚康墓前旧时尚有一块大青石碑,上书姚鼐作的姚康墓表,可惜于1958年大炼钢铁时被毁。(谢思求)

    附:史可法(1602-1645),字宪之,号道邻,顺天府宛平县人),明末政治家,军事家,著名的民族英雄。史可法是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累官至明南京兵部尚书。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史可法以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督师扬州。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史可法率扬州军民与围城清兵展开浴血奋战,终因众寡悬殊,城破被俘,不屈被杀。史可法殉难后,其义子史德威遍寻遗骸不得,遂依史公遗愿,葬其衣冠于梅花岭下,是为史可法的衣冠冢。

 

(姚康墓,位于义津镇吐秀山南面)

(义津吐秀山)

(扬州史可法纪念馆内的史公雕像)

(乾隆帝对史可法的题词)

 

 

稿件来源:
编辑: 高春英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