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枞阳诗话

时间:2009-08-12 08:39:54
文/谢思求


    枞阳人文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素有“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的美誉。特别是明清两代,这一方土地上产生了数千诗人。清代枞阳镇人王灼编选了一部煌煌之著《枞阳诗选》,原书共二十卷,收录明末至清嘉庆年间诗人一百五十三人,诗作两千一百余首。其后的咸丰元年,迄今为止规制最大的老桐城诗歌总集《桐旧集》问世,选录了自明初至清道光庚子近五百年间桐城籍诗人一千二百余人,诗作七千七百余首。民国年间光铁夫编著《安徽名媛诗词征略》,计选全省名媛三百九十三家,其中老桐城才女就占九十二家。诗人多,文人多,留下的风流雅藉的趣话和轶事亦多,如果湮没或默默不为人知则非常可惜。笔者仿袁枚创作《随园诗话》之法,从各种资料中搜集枞阳籍文人与诗有关的轶事,写作此《枞阳诗话》。惜笔者才力不及袁才子万一,但敬慕乡贤之情使然,非东施效颦也。

     


      刘开(1781—1824),字明东,号孟涂,今汤沟镇陈家洲人。少时家贫,他在牧牛时常依私塾窗外听课,塾师感动,就让他留馆就读。十四岁时,以文谒姚鼐,姚鼐奇之,收为弟子,后成为“姚门四弟子”之一。刘开落拓不羁,喜交游。清道光元年,他受聘于亳州修志,患腹疾卧床不起。一日夜间,他知大限将近,指着佛殿顶上的葫芦形尖顶对身边人说:“月亮正中时,吾乃去也!”月至中天,先生果然病故,年仅四十四岁。先生卒后,妻倪氏自缢以殉。刘开有诗《枞江道中》:“桃花满树乱莺啼,芳草连云绿正齐。三月春衣犹未换,暮寒人在酒楼西。”诗中有孤寒意。

   


    解放前夕,蒋介石在逃到台湾去的时候,带走了两样东西,一是文物,二是黄金。也就是说,他带走的是文化和财富。
蒋亦算好学。枞阳籍学者中,有两人曾经当过蒋介石的家庭教师,一是史学家、周潭人周荫棠,二是哲学家、义津人方东美。蒋向方东美学习《易经》、王阳明与辩证哲学,还给方东美执学生之礼。世人皆知方东美为一代大哲,但鲜知其亦为诗人,著有诗集《坚白精舍诗集》,收诗词千余首。抗战期间,方东美随中央大学迁到重庆途中,他的幼女方天煦不幸病故,先生在《蜀中梦亡女天煦》一诗中沉痛写道:“笔架山前春寂寞,娇痴稚女独眠忄音。花间应有鹃声乱,为报愁亲惨淡新。”

    

    据说,何如宠请辞归乡时,崇祯皇帝不同意。但他去意已决,就一再上疏请辞,崇祯帝被他弄烦了,心想这个老头子怎么老是要跑。于是,他想给何如宠一个难题,就给他出了一个上联,并说明要是如宠对出了下联,就准许他回乡,否则就不许再递辞呈。崇祯帝的上联是:“十口心思,思国思乡思父母”。没想到,何如宠随口就答出了下联:“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上联是一个“思”字,下联是一个“谢”字。对得工整而合体,崇祯帝无赖,只好批准他回乡。

    

     方观承的父亲方式济和祖父方登峄因《南山集》案被流放在黑龙江的绝地小城卜奎(今齐齐哈尔)。方观承自少年时代起,在十余年时间里,历尽艰辛,先后七次千里赴边,去看望父亲和祖父。

    《花间谈录》中记载了方观承一次在探亲途中意外获妻的故事。一日行至天黑,大雪,方观承和仆人和衣卧在道旁一顶毡庐的檐边。此庐乃是一刘姓孝廉的住宅,他在晨起扫雪时,看见方观承主仆,大为惊奇,急忙将他们请进室内。在得知方观承的家世和经历后,很是赏识,又见他器宇不凡,当即决定将女儿许配给他。方大喜过望。方观承在多次赴边途中,写下了大量边塞诗,如《暮》:“山近道仍赊,弓刀暮影斜。有程空数驿,无树与栖鸦。马嚼冰连铁,狼奔雪带沙。莫教轻一听,头白是悲笳。”

     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古代边塞诗的经典之作。特别是“马嚼冰连铁,狼奔雪带沙”一联,对仗工整,大气磅礴,古朴苍凉,乃是经典中的经典。

   

    史咏梅女士一生道路甚是坎坷。她于1922年出生于白荡湖畔的史李庄,父母生子女八人,除史咏梅外,其余七人皆先后去世,故父母视之如掌上明珠。1943年7月,就在她中学将要毕业的时候,她的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变了。当时,驻军枞阳镇的国民党抗日江防支队独立大队长刘东雄看上了她,先后三次抢亲,最后一次欲以杀害史李庄全村男女老少相威胁。为救全村父老,史母将女儿从仓库夹墙中叫出,无奈作生死哭别。解放前夕,刘东雄潜逃台湾,史咏梅以“助夫潜逃”为由,被判刑二十余年,年过半百方才出狱。出狱后,她满怀热情地投入新生活,吟诗自误,写诗近千首,先后结集《咏梅吟草》、《咏梅吟草续集》。续集中的的咏梅系列诗八十首,作于她八十寿辰之年,诗题如醉梅、梦梅、送梅、约梅、落梅、崖梅、伐梅、孤梅、映雪梅、雪月梅、灞桥梅、傲骨梅、解语梅、同命梅、伶仃梅等等,写尽梅花百态,融身世之感,寄人生百味,意境清远,凄寒逼人。“八十铅华春去也,几多诗泪洗梅娘”(《疾首梅》),“无我有梅谁共慰,无梅有我不成春”(《同命梅》),“我似梅华梅似我,一般酸苦一般寒”(《山梅》),“时人不识孤芳苦,飘泊荒郊数十年”(《探梅》),大凡此类,借梅咏怀,尽抒胸臆,有朱淑真断肠词之悲。

 

稿件来源:
编辑: 高春英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