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横埠镇左氏后人收藏的左光斗巨幅画像)
提起明末诤臣左光斗(1575--1625),人们都会想起后人送给他的“铁骨御史”这个称号。他不畏权奸,犯言直谏,惨遭炮烙之刑。其弟子史可法入狱探监,反遭老师一顿责骂。史可法痛哭流涕:“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事载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日前,在左光斗故里枞阳县横埠镇,其巨幅画像被偶然发现。
在枞阳县坊间,藏有左光斗遗像一说流传已久。当地文化部门和左氏研究爱好者穷源不舍,但历经数十年终无所获。就在大家都认为这幅画像已经不存在了时,转机意外出现了。
枞阳县作协副主席谢思求青年时就崇拜前辈同乡左光斗,热衷于整理并搜集左氏相关资料。他多方打听考证。终于觅得了画像的一些线索。横埠镇大朱庄是一代“铁骨御史”左光斗出生地,左光斗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为了纪念这位先贤,村名后更名为忠毅,简写为中义,一直沿用至今。7年前,谢思求来到这里考究,找到了正在野外祭坟的左光斗三兄左光前的第十三世孙左一思老人。当时左一思已81岁,但精神矍烁。他带着谢思求看了左宅旧址废墟,一对明代石狮基本完好,门楼边还有一对石鼓,尤其是用来安放石鼓的两只石礅,上面的图案和花纹非常精美。朱庄左氏后裔平时都有自觉保护这些遗物的习惯。 尽管左一思老人是当地左氏长辈,但问起左光斗画像,他也没见过。他还“权威”发布,这幅像早就被毁了。今年初,在该镇工作的一位朋友激动地打来电话,说有了画像主人的消息。这位朋友受谢思求委托,多年来一直帮忙寻找左光斗画像。
2008年7月13日,画像主人在当地镇、村干部的协力下,扛着一个长蛇皮袋出现,打开袋后,是三四层发黄的牛皮纸包裹的一幅长画卷。固定住画轴,慢慢打开,一个身着大红官袍的古人像赫然展现在面前。
画像上下皆留白,长2.8米,宽1.1米,属大幅立轴。画像顶部有六个篆体大字:“左忠毅公遗像”。朱笔写的字已只剩白色印渍。画中人身着典型的明代官员赤色盘领常服,头戴乌纱帽,幞头,脚蹬皂靴,端坐于虎皮椅上,左手放在膝上,右手搭放在腰带上。
左光斗于万历三十五年考中进士,先后任过中书舍人、监察御史、大理寺左寺丞、大理寺少卿、左佥都御史等职。他的官职并不高,最高只做到四品。画中的左公身着典型明代官员赤色盘领常服,头戴乌纱帽,幞头,脚蹬皂靴,端坐于虎皮椅上,左手放在膝上,右手搭放在腰带上。他浓眉大眼方脸,目视前方,眼含忧郁。胡须清晰可辨。胸前补子上,数朵牡丹在绿叶衬托下竞相绽放,祥云飘浮,两只鸟儿上下翻飞,旁边还有一尊嶙峋的山石。整幅画画工精细,线条流畅,柔韧有力。官袍上,淡淡的海浪纹和云纹飘逸灵动,椅座上的木纹和回字纹,曲直相映,用笔细腻严谨,表现出了精湛高超的绘画水平。 (文/方千 图/谢思求)
稿件来源:
|
编辑: 高春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