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枞阳大萝卜与草根精神

时间:2009-08-20 08:15:40

文/吴笛 

  
  生在枞阳乡下,每每有人戏谑我等“枞阳大萝卜”时,总是会心一笑。其实,我对“枞阳大萝卜”的由来并不知其所以然,所谓“会心一笑”也仅仅是一笑而过。

  年轻时,深知“枞阳大萝卜”饱含贬义。贬义的说法是我儿时就听过的,说枞阳人忒能泡,吹牛不打底稿,甲说自家有个大木盆,曹操八百万人下江东,盆底都没坐满。乙说那算什么,我家种了个大萝卜,曹操八百万人吃了半个月,连半边萝卜皮都没啃光……

  “枞阳大萝卜”有没有褒义呢?有的,那是枞阳人自己“挖掘”出来的。历史上只有桐城县,枞阳县是从老桐城分出来的,明清以降,谁人不知“桐城派”,文化大家层出不穷,素有“天下文章在桐城”的说法,枞阳人便感到莫大委屈了,因为“桐城派”的多数大家出生地都是在今天的枞阳县,于是终于炒出了“桐城出名,枞阳出人”的民谚。由此,人们说的“枞阳大萝卜”意思是别看地上没几片叶子,那地下可有东西呢!

  还有一说不褒不贬,意思是说枞阳盛产大萝卜,可能有几分真实几分贴近。

  而我对“枞阳大萝卜”的理解,则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我,对枞阳那方热土最深的记忆应当是枞阳那白里泛红的大萝卜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时,父亲因为一个月工资还买不到一担萝卜,只好从普济圩的“公家”跑回了老家,好养活祖母、我等一大家人,到了我上小学时,我书包里的“硬通货”便是几个大萝卜了。难忘的是1975年,我高中毕业回乡时,萝卜差点成了我“秋天的卜菜”,乡下女孩子(有时还有小嫂子)在我累得(主要是饿的)眼花时,往往悄悄从怀里掏出两个白净净的大萝卜递给我,这事至今忆起,仍不免眼泛感激的泪花。我知道,那萝卜是她们从自家自留地里“偷”来的,之所以白净是她们用野菜甚至是衣袖擦干净的,有时,看着我对生活失望,对前途无望时,她们会十分朴素地说“没什么,吃萝卜别嫌脏,剥一段,吃一段!”

  1975、1976两年参军体检合格都因故而无法进入军营时,我真的是心如死灰,那个冬天我和“地主的儿子”汪求贵拉一板车棉花,一大早五六点钟顶着凛冽的风,沿着江堤,从老家往十多公里外的区轧花厂赶,不想半路上,车胎爆了,等求贵回家讨来车胎换好,再拉到目的地时,已是夜里了,我身上的汗水早湿透了棉夹袄,结起了一层盐霜。十多个小时,肚子里除了白天带的一大茶缸萝卜粥,连一口水都未喝。回家的小路上,拖着空空的板车,我们鬼魂般高一脚低一脚的,饥饿那晚终于摧毁了我纯洁的“觉悟”,一路上,在霏霏雨雪中,我拔了区、公社、大队十八个大萝卜,全装进了我的肚子,从此“地、富、反、坏、右”的土崽子对我另眼相看,与我们打成了一片,只到我现在回老家,他们还问我,你肚子里还装得下十八罗汉吗?

  随着年岁的增长,对“枞阳大萝卜”的理解真的是在不断升华,由单纯的物质上的感恩———因为它在那饥饿的年代确实拯救了我的父老乡亲,上升为精神的感恩。不久前,当人们在说厦大教授易中天是“学术超男”时,易教授并不完全赞同,他认为自己应当美其名曰“萝卜教授”,他以为“萝卜的特点有三个,一是草根,二是健康,三是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对此比喻,我真的佩服得不行,妙手偶得也罢,深思熟虑也好,总之话说到了点子上。

  或许是生活道路的不同,生命体验的差异,感恩“枞阳大萝卜”,我以为我正在逼近大萝卜,回归大萝卜,因为萝卜是那样的朴素,那样的平凡,可不论泥土多么脏污,泥土怎样掩埋,它都不改颜色不改本质,比水中的藕更真纯,比山间的玉更亲和,坚信它是最动人的民间,最圆润的草根,最普世的精神。

  萝卜比罗汉修炼得更纯净,前世今生,萝卜是否仙姑下凡?萝卜是否高僧转世?

  如何才能不愧“枞阳大萝卜”?如何才能萝卜那样一生泥土中清清白白、自在安心呢?

  知命奔五的时节,我得好好修炼,种善因结正果。

          (作者系枞阳人,毕业于安师大历史系,现在铜陵工作。本文原名《枞阳大萝卜》)
    
附:枞阳大萝卜的传说

 说是清朝的乾隆帝有一次下江南,路过枞阳,碰巧枞阳当年大旱,庄稼几乎颗粒无收,枞阳县令没有米饭招待乾隆,只好弄了几只大萝卜给乾隆充饥。枞阳的萝卜多是长在沙土中的,汁多,味美,甜中带酸,酸中有辣,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乾隆帝初尝萝卜,胃口大开,就问枞阳县令,这是何物?县令不敢如实回答,谁敢给皇上吃萝卜呀,萝卜毕竟太普通了,平常人家请客都不用的啊。县令急中生智,回答说,这是枞阳大沙梨。
  
    乾隆帝回到京城后,有一次想起来,就让厨师弄点枞阳大沙梨给他吃。厨师一听,心里说,枞阳大沙梨,没听说过啊,梨子不是砀山的有名吗,请让人快马加鞭地从砀山运来了梨子。乾隆帝吃过之后,感觉味道不对,说厨师在欺骗他,就将那个厨师杀了。又换了一个厨师,这个厨师也不相信枞阳的大沙梨好吃,请派人从广西某个地方弄来了梨子,于是这个厨师又让乾隆给杀了,如此这番,乾隆帝杀了四个厨师。第五个厨师是个年轻人,他汲取了前面几个厨师的教训,就偷偷派人去问枞阳县令,上次他给万岁爷吃的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一次,县令没有撒谎,说吃的就是枞阳本地产的萝卜。于是这一次乾隆终于又吃上了真正的枞阳大萝卜,乾隆很有感慨地说,这才是真正的枞阳大沙梨呀。年轻的厨师跪倒在地,说,万岁,这不是枞阳大沙梨,这是枞阳大萝卜啊。于是乾隆帝龙口一开,说,枞阳大萝卜啊!从此,枞阳大萝卜就名扬天下了。
(江南倦客/辑)
 

稿件来源:
编辑: 高春英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