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朱元璋已经夺取应天府(今南京)建都称王。陈友谅为了阻止朱兵西进,所以在浮山扎寨,等候朱元璋的到来。
元顺帝至正十九年九月,朱元璋一路斩关夺隘,来到了今枞阳县的岱鳌山。于是派大将徐达作先锋,陆路进攻浮山寨。徐达距浮山三里,安营扎寨。此地因徐达屯过兵,后人叫它屯兵山。
且说徐达在此安营以后,即派员侦察浮山地形。第二天拂晓,士兵饱餐一顿,来到了浮山脚下。徐达见浮山峭壁万仞,真是天然的城墙,嗟叹不已。他朝山顶上一望,不见一兵一卒,但见云雾之中无数旗帜在飘扬。徐达下令分兵四路,沿着九曲涧、断虹峡、胡麻溪、潜龙峡上攻浮山寨。谁知兵行峡谷之半,忽然杀击四起,不知兵从何出,一齐杀下山来。但见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原来陈友谅在岩石上钻了许多圆孔,遍插旗帜,乃虚张声势;却藏兵于三十六岩,七十二洞之中,待徐达兵至,以奇兵突袭,使对方措手不及,因而徐达大败。现时浮山岩石上圆孔比比,就是那时留下的旗迹;山下浮石紫如猪肝,那就是人血渗入其中的缘故。
朱元璋陆路进攻失利,又派水师将领王胜走水路进攻。王胜是会宫人,家距浮山很近,熟悉浮山水路,于是驾战船直攻北寨。谁知陈友谅早有准备,在河里下了一道道的麻布网,以绊敌船桨舵,使之不能靠岸。因此,这条河而今还叫它“麻布河”呢!当王胜战船进入网区时,舵桨俱被网裹住,船在水里团团打转。这时北寨守将赵普胜见了,居高临下,指挥战土一齐射箭,因此,朱兵伤亡惨重。于是王胜只好还师岱鳌,向朱元璋请罪。
朱元璋见水陆两师俱败,正在纳闷。忽然军师刘基来到,说是“香案已经摆好,请主帅祭天”。朱元璋只好沐浴更衣,焚香礼拜,祷告曰:“天下江山,若我朱元璋有份,请皇天护佑,立即水漫浮山寨。”说完,朱元璋叩了一个响头。这一响.非同小可,只见浮山上空顿时腾起黑云,九条巨龙张牙舞爪,一刹时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大雨倾盆而下,湖水猛涨一丈,那麻布网早已沉入水底,失去了作用。朱元璋趁机率领战士,乘坐大小战船,一鼓作气,杀上浮山,破了陈友谅的大本营——会圣寨。
朱元璋水漫浮山寨后,连忙下山乘船,继续西进。刚刚下山,陈友谅、赵普胜又从山上杀了下来,朱元璋大惊,以为是天兵天将,连忙上船逃跑。诸位有所不知,在浮山绝顶处,有一倚天洞,洞深60米。可容数千人,外面不见洞口,无路可通,只能悬索攀援。当朱元璋水漫浮山寨时,陈友谅等避入此洞,因此朱元璋没有发现,还以为他葬身鱼鳖之腹呢!话又说回来,陈友谅见朱元璋挂帆逃跑,于是立身棋盘洞中,“嗖”的一箭,向朱元璋的大船射去。说时迟,那时快,只听见“咔嚓”一声,一块大板漂了起来。原来这一箭正好射中朱元璋坐船的大舵。说也奇怪,这船仍然行走如飞。陈友谅不舍,与赵普胜等分乘快船追赶。快船越追越近,朱元璋急了驾,连忙将宝剑往水面上一划。这一划不打紧,只见剑划处顿时升起一座座的青山。这些青山将白荡湖分成了两个湖,两条河,一在东,一在西。如今西边的河叫做西河,西边的湖叫做菜子湖;东边的河叫做东河,东边的湖仍叫白荡湖;那剑划处,在今官桥区境内,地名叫做分水岭。在下不会撒谎,如果你不信,可来枞阳县实地考察考察。闲话少说,言归正传。那时陈友谅走了西河,一天追到晚,一晚追天亮,始终没追上朱元璋。而朱元璋那时却松了口气,还同马氏娘娘在现名会宫的地方宿了一夜呢!怪不得这地方如今叫做“会宫”了。
第二天,朱元璋出了白荡湖,沿江而下,一路顺风,很快到了应天府。下船之际,朱元璋忽然想起了陈友谅射舵一事,下令将士验舵。战士抽取大舵一看,不见舵板,却见一只簸箕大的乌龟咬住舵柄,怪不得船行如故!朱元璋高兴地说:“原来是元大将军保驾”。那乌龟似懂人言,绕船三周,摇头摆尾而去。诸位,这个故事,就是民间流传的:“水漫浮山,乌龟讨封”;“朱洪武剑分二河,马娘娘夜宿会宫”。(选自《浮山志》)
稿件来源:
|
编辑: 高春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