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基本上正确贯彻和执行了党的土地改革的路线和政策。在3.1亿人口的新解放区分期分批地、有计划、有领导、有秩序地开展了土改运动。近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还免除了每年向地主缴纳约350亿公斤粮食的地租。
1950年冬,我受破罡区政委胡存合(阜阳人)派遣,到永山乡小山村搞土地改革试点。1951年春,破罡区10个乡的土地改革全面铺开。桐庐(枞阳)县土地改革全面启动的宣传口号是:“土地回老家”、“耕者有其田”和“农民大翻身”、“土地出怨气”。我又受胡存合委派,去桃花乡周团村、扫帚乡驻马村担任两个难点村的土地改革工作,从安庆抽调来的学生、土改队员丁士祥协助我开展工作。
待我们进住周团村时,才知道这个村是当时桐城县闻名的大恶霸乡绅史伯矦的家乡,这地方刚解放两年多,是残匪、黑恶势力肆虐的难点村。我凭从事地下敌区侦察情报的虎胆,不怕难,决心“不获全胜不为人”。在破罡区委指导支持下,发动群众将史伯矦打倒,他的所有土地、多余的房屋、闲置的农具耕牛、囤积的粮油、丰厚的衣物等五大财产,除按其现有人口留足外,其余全部没收,分给贫苦农民。并通知有钱、有权、有势者唐仲卿、唐耿超、唐姚氏、唐方氏、史王姨等到现场观看,煞煞封建恶势力的威风,为日后的农民分田打下基础。
我把国家的土地政策,交给村农民协会,以农民协会为主体,让广大农民作主,通过土地丈量定亩数。根据土地属主划成份,分为高级成份——土地地主、工商业兼地主,半地主式富农;中级成份——小土地出租者,富农;一般成份——富裕中农、自田中农、佃田中农;最低成份——贫农、雇农。由农民评定后,将高级、中级成份者,报破罡区委核批公布。分土地时,出亩者每人多分一分,进亩者每人少分一分,分剩零亩,交由村农民协会管理,收入由区交村办学校。(土地改革后由县政府发给农民《土地房产所有证》)。
在周团村土地改革工作中,我顶住了几次封建恶势力的威胁和残匪的暗中恐吓,吃住都在贫苦农家和革命烈士遗孀刘念益老妪家。出门、开会,由村民兵护送保卫。就这样经过20多个日日夜夜,周团村土地改革顺利推进,经区委验收,在全区率先完成了任务。随即桃花乡土地改革工作队队长戚斌荣、队员王漫云、杨利生(均是上海下放学生)便来找我取经,区委也来了人帮助总结土改工作经验。
在驻马村(距周团村7公里),一些富豪大户事先得知全区将全面开展土地改革,将财产提前转移了,给工作增加了难度。我逐户动员做工作,收回转移的财产,逐一核对无漏后,才正式开始土地改革工作。在胡翌伃家(原国民党大军阀山东混成旅旅长)的空场上摆满五大财产,我因个子矮,不得不站在大桌上,一一点贫苦农民的名字,逐个进场领取分得的财物。接着照葫芦画瓢,丈田分地,只10多天时间,就顺利完成土改。土地改革得到了贫下中农的热烈拥护和歌颂,这里例举两首儿歌:其一:拍巴掌唱小调,又有棉花又有稻。又有花生蚕豆六谷(玉米)泡,土地改革人人笑。其二:擘擘拍擘擘拍,自己土地自种又自得,塘里鱼肥如白雪,园里青莱瓜豆吃不撤,爷爷奶奶对我说:多亏土地改了革。
在破罡区土地改革胜利完成庆功大会上,我胸挂大红花,既感荣耀,又有愧疚,荣耀的是我这个19岁的毛头小伙子干了土地革命的大事业,愧疚的是我在组织的培养下,干了点应做的工作,却得到了如此大的荣誉。
通过土地改革,在科学生产和丰产方面,土地确确实实是出了一口原来的“怨气”。如今,庄上21户人家全都楼房高耸,还出了三名大学生。 陶筱亚
稿件来源:
|
编辑: 高春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