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英雄帖:浮山开发创意

时间:2009-10-30 08:55:15

文/江淮剑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3f78fe520100fsv7

(博主下月准备就浮山景区开发听取有识之士的创意,现发布英雄帖,欢迎各路英雄豪杰围绕我的题目提出自己的创意。你的建议也许会成为浮山旅游未来的亮点。) 

浮山我登过6次,在来本县之前,登过两次。因为工作关系,最近,做了一些关于浮山的功课。周末,通读了1984年版《浮山志》。上网搜索了关于浮山的资料。也看了一些本地文人的关于浮山的网络资料,导游词。很受启发。 

旅游经济是无碳经济。在人均国民收入超过3000美元的中国,国人的旅游热方兴未艾。因此各地大小景点开发高潮迭起。 

近日,受县委主要领导指派,一日内考察了四个县的景点。有所思,有所感。 

我认为,人文景点开发的原则: 

第一、山上自然景点和人文遗迹的物理保护。 

第二、对现有遗迹,进行保护性的创造。主要是精神层面。当然要进行必要的建筑。 

第三、景点创意必须立古通今,古为今用。古迹、故事创意要走进当代人内心,引起当代人的强烈共鸣。 

第四、旅游经济是大众经济,是一个产业链。一个景区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高端人士,也要大众。老中青,各阶层,达官贵人,普通百姓都能找到自己的乐趣和心灵归宿。 

那么,浮山在安庆市以及周边的合肥、铜陵、池州地区,它的优势和差距何在?怎样错位发展?旅游经济开发的切入点在那里?  

我建议关心浮山景区的有识之士在景区人文开发和旅游经济开发两个方面思考,争鸣,讨论,供有关单位制定规划时参考。 

一、浮山旅游开发如何定位?换句话说怎样吸引游客的眼球? 

根据现有宣传资料,浮山被称为火山、佛山、文山、浮山。 

火山指浮山是火山喷发的产物。拥有国家地质公园称号。 

佛山是指有几座寺庙。会圣寺据说是曹洞宗第七代,日本人曾经在1980年代参拜过,曹洞宗是属于禅宗的佛教流派。那么,浮山就比不过天柱山脚下的“三祖寺”,那是禅宗三祖道场。比不过岳西的司空山,那是二祖。四祖在黄梅。更比不过对面的九华山和金地藏菩萨。 

文山,指桐城派文化和摩崖石刻。可是“桐城”这个无形资产已经不属于枞阳。摩崖石刻虽多,可是著名人士的、家喻户晓的人士石刻不多。许多石刻作者已经无考。游客难以找多情感聚集点,兴奋点。 

浮山,“山浮水面水浮山”,沧海桑田,今天已经不见此景。 

这个“四山”的概括还是不足以引起游客兴奋,热情,宣传“四山”难以吸引大众眼球。 

从旅游促销的角度说,推荐“四山说”,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会有所比较。火山有吸引力的是“活”的,冒烟的,最吸引人!浮山是死火山,它一亿四千万年前喷发时壮观。今天只有一个火山钟,就是所谓核心保护区。除专业人士外,普通游客兴趣不大。 

佛山池州有九华,本市太湖有赵朴初陵园,浮山的佛山特点与周边地区景点比还不突出。 

文山,桐城派宣传桐城,虽然“枞阳出人”,可是结果是“桐城出名”。历史原因,奈何! 

因此,要吸引游客,我们就要在“四山”论述的基础上深挖并出新出彩! 

因此,我们就要重新诠释浮山,定位浮山。 

诠释既要大胆创新和与时俱进,又要围绕浮山遗存,实现创意的永恒。 

创意要赋予今天的浮山以符合时代特点和当代人心理的解释和亮点,要足以引起震撼。 

二、如何做好旅游的产业链的开发。就是怎样留住游客,实现游、吃、住、行、购、玩,实现开发旅游与富民、强县目标的统一。 

浮山山体较小,主要景点集中,快游两个钟头,一般半天足以游览全山。山不高,游山消耗体力也不大。离高速公路近,有车的客人有可能下山就走。 

怎样留住客人? 

用什么留住客人? 

怎样让客人愉快的把的口袋里的钱掏出来?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3f78fe520100fswg

以下为博主个人的创意,有戏说成分,是一家之言。发表出来是鼓励关心浮山的英雄们大胆的想,无中生有,有中生名,发散性思维。 

建议做以下几个人的文章,这些人来过浮山。 

一、唐代  孟郊  有石刻。 他在溧阳任县尉来浮山游览时在浮山创作了著名的《游子吟》。 

孟郊在浮山游览期间构思并创作了著名的《游子吟》。构思创作的地点在张公岩景区。可将该景区命名为孟郊岩。建设寸草亭、春晖亭。  《 游子吟》诗歌刻石,最好找到孟郊字,没有用唐代书法家字。 

该景区主题突出“母爱”。构建“孝”文化,以孝子,慈母作为情感要素。作为重点景点,深度开发。 

在孟郊岩主景点以《游子吟》创意建立《母亲》铜像,表现伟大的母爱!为天下人亲近母亲、缅怀母亲找到的一个情感寄托。让为人子女者永远对《母亲》顶礼膜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织,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可能会和江苏溧阳县打文字官司,更好,但是会炒热浮山。 

二、宋代  陆宰--陆游之父。浮山有陆子岩石刻。陆游父亲到过浮山,留有石刻和文章。打造情爱景区。 

陆宰随行的还有陆游母亲、陆游和表妹唐婉。 

陆游游览本地浮山后又到宿松游览了小孤山,留有关于小孤山的诗文。有诗为证。 

借陆游和唐婉的故事,打造情爱的景区陆游和唐婉的初恋和以后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悲欢离合开始发生地就在浮山。 

因此,才有了千古绝唱《钗头凤》。

绍兴沈园这个景点吸引了各色人等,多少人为他们的爱情洒下同情泪。 

编写黄梅戏《陆游唐婉在浮山》。把青年陆游爱国大义与儿女情长、缠绵爱情,诗人的浪漫用今天审美演绎。 

建立陆游和唐婉青年时期石雕。 

在景点建设“初恋主题公园”,以名人和凡人真实的初恋故事,漫画装扮小景,体验初恋的感觉,激发老中青游客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引起青春的共鸣。 

以情调小景装扮。也是供游人休息点。 

广告词:初恋感觉哪里找?浮山! 

三、欧阳修   醉公(公下衣)亭记 

浮山因棋说法。 

解说词要把老和尚这次说法与欧阳修创作“环滁皆山也”的名篇挂钩。 

四、以方以智   墓 为核心   建立中国古代科技史展馆  方为世界级名人  值得深度发掘、连锁开发。 

 方以智为主线,建立桐城派、枞阳、安庆、安徽籍贯名人以及游览过浮山的名人蜡像馆。 

举办“方以智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日本、韩国和台湾、香港、大陆等学者。高端学者。历史悠久。桐城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 

创作黄梅戏《方以智传奇》,戏说。素材有方以智,阮大铖,名妓,戏子,宦官,官场,商场,战场。明清之际的改朝换代与文人气节。 

用黄梅戏演绎出情节曲折、高潮迭起、催人泪下的方以智的传奇故事。要写成悲剧最感人。

稿件来源:
编辑: 高春英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