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做以下几个人的文章,这些人来过浮山。
一、唐代
孟郊在浮山游览期间构思并创作了著名的《游子吟》。构思创作的地点在张公岩景区。可将该景区命名为孟郊岩。建设寸草亭、春晖亭。,《游子吟》诗歌刻石。最好找到孟郊字,没有用唐代书法家字。
在孟郊岩主景点以《游子吟》创意建立《母亲》铜像,表现伟大的母爱!
为天下人亲近母亲、缅怀母亲找到一个情感寄托的载体。让天下为人子女者永远对《母亲》顶礼膜拜。
该景区突出“母爱”主题。可作为重点景点,围绕“母慈子孝”的普世情感进行深度开发。构建“孝”文化,以孝子,慈母作为震撼心灵的情感要素。
创作黄梅戏《游子吟》,以孟郊母子为主线,全方位展示孟郊这位“苦吟”派诗人的成长、做官以及唐朝的世态炎凉。
戏剧要把孟郊与贾岛、韩愈的交往写进来,引出著名的“推敲”说。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织,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可能会和江苏溧阳县打文字官司,更好,但是会炒热浮山。
二、宋代
陆宰随行的还有陆游母亲、陆游和表妹唐婉。
陆游游览本地浮山后又到宿松游览了小孤山,留有关于小孤山的诗文。有诗为证。
借陆游和唐婉的故事,打造情爱的景区。陆游和唐婉的初恋和以后惊天地泣鬼神的爱情悲欢离合开始发生地就在浮山。
因此,才有了千古绝唱《钗头凤》。
建立陆游和唐婉青年时期石雕。将陆游《钗头凤》和唐婉的《答词》刻石。
绍兴沈园这个景点吸引了各色人等,多少人为他们的爱情洒下同情泪。
编写黄梅戏《陆游唐婉在浮山》。把青年陆游爱国大义与儿女情长、缠绵爱情,诗人的浪漫用今天审美演绎。
在景点建设“恋爱主题公园”,以名人和凡人真实的初恋故事,漫画装扮小景,体验初恋的感觉,激发老中青游客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引起青春的共鸣。以情调小景装扮。也是供游人休息点。
主题公园设立一个门,命名“爱之门”。脚下用石头铺成“八”行,寓意两个人越走越近,最后组成一个家庭,在此点可以圆形太极图案表示。太极表示阴阳相生相克,寓意夫妻也是对立统一关系。接下来铺一条宽的崎岖的路,寓意牵手以后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主干道两侧,有侧道,寓意分道扬镳的夫妻们。
广告词:恋爱的感觉哪里找?安徽浮山!
三、欧阳修
浮山因棋说法。
解说词要把老和尚这次说法与欧阳修创作“环滁皆山也”的名篇挂钩。
四、以方以智
举办“方以智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日本、韩国和台湾、香港、大陆等学者。高端学者。历史悠久。桐城文化。皖江文化。徽文化。
创作黄梅戏和电视连续剧《方以智传奇》,戏说。
素材有方以智,阮大铖,左光斗、史可法、名妓,戏子,宦官,官场,商场,战场。明清之际的改朝换代与文人气节。
用黄梅戏演绎出情节曲折、高潮迭起、催人泪下的方以智的传奇故事。要写成悲剧最感人。
浮山人文景点创意(二)---“进一步”和励志(接上文)
在“进一步”石刻即滴水洞景区,以“励志”为主题开发。
“进一步”,是古人的良好愿望和对后人的美好祝愿!
“进一步”是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假如人人都怀“进步”之心,何愁我们事业无成。
可以这样宣传,就是因为这个“进一步”题刻,造就了枞阳近代、当代的文人和灿烂的文化。它是桐城、枞阳、安庆、皖江文脉之所在!
如此看来,这是多么有含金量的题刻,千万不要辜负先人对我辈的期望和心意,我们要好好开发利用。
打造一个催人奋进的“励志”景区。正好可以呼应脚下浮山中学的莘莘学子的刻苦,也可以给许多事业、家庭、爱情徘徊不全的人以警醒,会引起广泛的心灵共鸣。
在石刻前,可以设立小景。设置官场、商场、情场拍照点、许愿点。编辑宣传名人到此参拜后成功的范例。
可以设立诺贝尔获奖榜,中国院士榜,历代进士榜,皖江名人榜。在景区边可设立当代名人石刻区。
综上所述,把浮山打造成“母爱、情爱”之山,“科学、励志”之山。
以上是博主的“抛砖”之作,目的是引来高人之“玉”。欢迎建设性建议,不欢迎空泛的议论。
浮山人文景点创意(三)——“进一步”与进步
核心提示:
预计浮山“进一步”石刻会火爆,因为国家、社会、民族、家庭乃至每个人都想进步,都要进步
今天,10月31日。第七次上浮山。
我陪同参加第五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并慕名来浮山游览的客人。在导游介绍了滴水洞上面“法轮常转”、“一线天”石刻准备继续前行时,我提醒客人注意“进一步”石刻。
我对“进一步”作了全新的诠释(见上篇博文)。同时,对民间自发命名的“撑腰石”(不知谁创意,用竹竿抵住石头,据说腰疼就会好)也进行了重新诠释。所谓能够进一步,必须要有人给你“撑腰”---撑腰即提携、支持、引导之意也。
我将“撑腰”生理学上的意义,延伸到社会学意义。引起了游客的广泛共鸣。
听我一席话,游客兴致大增。在“进一步”石刻前,游览的领导、专家纷纷留影,领导需要继续升迁、专家需要继续取得学术成果。都需要“进一步”,哈哈。
两对夫妻也携手留影,说是为了爱情的“进一步”。
一时,笑声、调侃声不断,在这里形成以一个高潮。博主多次来这个景区是还是第一次看到游客如此兴高采烈。
这不就是旅游的本意吗?不就是旅游带给游客的收获吗?这就是快乐!
一位游客(省直单位领导)笑说,这几个景点有逻辑联系。撑腰石----进一步-----别有洞天。就是原因---过程--结果。
滴水洞景区用“进一步”石刻作本区域人文景点核心的创意,今天游客的表现就证明这个创意是可以成功的。
“进一步”石刻是本景区一个普通的石刻,平时游客少有注意,可是这三个字有丰富的社会内涵,能够引起游客广泛的共鸣。从旅游的价值看,“进一步”远远超过字体庞大的“法轮常转”等石刻。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吸引力,这是一个很强的兴奋点。是一处最有亮点的石刻。
建议可将此景区改称为“进一步”景区。创意可以延伸下去。
浮山人文景点创意(四)--- 关于孟郊和《游子吟》
参考资料:俺今天从网络搜索到的资料,供参考。
关于深度开发孟郊文化资源的调查报告
2004-7-9 9:00:25
孟郊(公元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他一生写下五百多首诗,或反映民生疾苦,或抒写闲情逸志,或抨击现实黑暗,其中《游子吟》一诗,真切地歌唱了人间至美的情感——母亲之爱,游子之情。它情真意切,朴素无华,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引起无数读者的共鸣。
德清是孟郊故里,是《游子吟》诞生的源头。孟郊及其《游子吟》是无上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崇尚美好的见证,是德清值得自豪的文化资源。
一、孟郊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
1、孟郊在德清的遗迹
笔者曾到孟郊故居地(武康城西清河坊)和德清县博物馆考察,情况如下:①相传孟郊家门口有孟井,现存“东野古井”碑和古井井圈,藏德清博物馆内,为清朝人疏浚孟井后凿建的。
②武康清河访的孟郊故居地已无迹可寻,被村民建房占用,孟井所在处即为一户农家的院子门口。
③清河桥,一座石板小桥,现还在原孟郊故居地的西面,需要加以保护。
④孟郊祠,始建于唐末,是家乡人民纪念诗人供奉诗人的地方,以后屡毁屡建。现在的孟郊祠是村民集资所造,分前后两部分,前殿供奉孟郊站像,后殿则供奉菩萨,已与孟郊祠祀奉诗人的初衷有违。
2、近年来德清对孟郊文化资源的开发:①2001-2002年,由县委宣传部、省作家协会、文学报社举办“孟郊奖慈母心游子情”全国散文大赛。2003-2004年县人民政府与北京新浪网、省作家协会、浙江日报社联合举办“孟郊奖慈母心游子情”全球华语散文大赛。②2001年,在英溪河滨公园北岸塑孟郊像一尊。③2002年,将新建的公园命名为春晖公园,并在大门口建立“慈母春晖”的长型浮雕,并镌刻了冰心书写的《游子吟》诗。④2003年,由作曲家周斌创作了歌曲《天下游子共此情》。⑤2003年,在杭宁高速公路德清段设立“孟郊故里”大型宣传牌。
3、孟郊曾任县尉的江苏溧阳对孟郊文化资源的开发。
①104国道溧阳段胡桥转盘处,建立了大型的《游子吟》座雕诗碑。
②溧阳人民公园建造了《慈母春晖》圆柱浮雕。
③2003年8月,在溧阳天目湖畔,树起了巨型浮雕《游子吟》。浮雕长30多米,高4米多,中间突起部位镌刻了中英文对照的孟诗《游子吟》,两侧是四幅浮雕。“灯下苦读”镌刻了孟郊接受母亲教诲,发奋进取,寒夜苦读的场景;“春风得意”,描绘孟郊金榜题名时,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景象;“名作诞生”表现孟郊挥毫泼墨,创作《游子吟》的情形;“奉养老母”,刻画孟郊侍奉母亲,以尽孝道的神态。
④正在策划《游子吟》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
4、对德清孟郊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德清认识到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注重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开始重视孟郊文化资源的挖掘,尤其是在“软件”建设上,可谓轰轰烈烈。2003-2004年举办的“孟郊奖”全球华语散文大赛,引起海内外华人的共同关注,来自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丹麦、新西兰等国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大陆各省市的1181位作者参加了本次大赛,共抒游子之情。活动期间,中共德清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杨建新、县委副书记王顺章和著名作家张抗抗一起作客北京新浪网,畅谈游子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孟郊故里德清,取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是,孟郊文化资源的“硬件”建设严重滞后,人们到孟郊故里,看不到关于孟郊的系列文化设施,没有孟郊故居,没有关于孟郊的标志性城市雕塑,现存的孟郊祠外观和室内陈设粗俗,难以作为人们参拜诗人的场所。这与德清建设文化强县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二、德清开发孟郊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性
1、孟郊及其《游子吟》千古不灭的价值。《游子吟》具有深厚的人文价值和教育价值,它流传千年,深得古今中外人们的喜爱。1992年香港举办“我最喜欢的一首唐诗”的民意测验中,《游子吟》名列榜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向各国推荐它为小学生必修课。香港凤凰卫视把《游子吟》制作成公益广告,进行播出。温家宝总理访美,在留学生中深情吟诵的还是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中共中央在提出“以法治国”的基础上,又提出“以德治国”的方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规范。为此,通过深入开发孟郊文化资源,弘扬“爱母亲、爱家乡、爱祖国”的社会美德,对于加强全县人民道德修养,促进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必将发挥不可估量的积极的作用。
3、文化服务经济建设的需要。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文化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一个有文化品位的地方,是一个投资环境优化的地方;一个历史文化得到尊重的地方,是一个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地方。德清有深厚的人文资源,而唐代诗人孟郊就是其中最响亮的一张名片。如何把这张名牌印制得更加精美,对提升德清在海内外的知名度有重要意义,对德清建设成为一个汇聚各方人才的温馨家园具有重要意义。而高素质的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的保证。
4、文化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我们到余杭,可以去看有代表性的良渚文化博物馆;到桐乡,可以去看丰子恺纪念馆,钱君纪念馆,乌镇茅盾故居。可人家到德清,只能去看春晖公园、看千秋广场。人家西施故里、梁祝故里在大张旗鼓的“无中生有”,我们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何不加以充分挖掘?
5、别让孟郊文化资源“嫁作他人妇”。我们邻县已有这样的教训:长兴“百叶龙”的老家不在长兴,而在安吉。安吉对百叶龙没有引起重视,而长兴乘虚而入,长兴随着“百叶龙”的名声走遍大江南北、大洋彼岸。
现在江苏溧阳,对孟郊文化资源的开发相当重视,如果我们落后一步,人家的宣传就走在前头,孟郊文化资源或许就会成为他人响亮的文化名片。
三、关于德清深度开发孟郊历史文化资源的几点建议:
(一)、合理规划孟郊文化资源的开发。
把“防风古国,孟郊故里”作为德清的人文定位,与“莫干山水,休闲德清”的德清山水宣传相呼应。其中“孟郊故里”作为德清有特色的文化资源要合理的规划和开发。一个好的规划可以指导城市建设有秩序有品位的推进。由党委政府牵头,发动部门和乡镇,集中力量和智慧,多方论证,专家审定,做一个孟郊文化资源5年的开发计划,并逐步有序的实施。
(二)、有关开发孟郊文化资源的具体建议:
第一、抓好孟郊游子文化的“软件”建设。
1、举办首届“中华游子文化节”。“孟郊奖”散文大赛已经举办了一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要顺着这个思路,办好2003-2004年度“孟郊奖”全球华语散文大赛,把大赛做大做强做好,在今年举行首届“中华游子文化节”,使之成为宣传德清文化的窗口,提升德清知名度的杠杆。此活动现已由县委宣传部和县文联进行策划。
2、广泛深入地开展以宣传孟郊及其《游子吟》为内容的“爱母亲、爱家乡、爱祖国”的活动。由县委宣传部牵头,汇同有关部门,通过评选德清“十大慈母”、“十大孝子”活动,组织诗歌朗读会、演讲会、戏剧表演、宣讲孟郊文化等多种形式,开展一次宣传,使“爱母亲、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深入人心,使民族先进文化得以传诵。
3、加强孟郊游子文化的外宣力度。①在沪杭进行街头广告宣传,进行精美的广告设计,勾画慈母游子的感人画面,让更多的人了解德清是天下游子最具温情的家园,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德清的怀胞,为德清招商引资和经济建设服务。②制作德清孟郊故里的公益广告,在浙江卫视宣传游子文化宣传德清。
4、对“孟郊”文化品牌进行注册,从法律上保证孟郊文化资源德清的优先享用权。经注册的商标权归德清县文联所有。
第二、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孟郊文化的硬件设施。
1、建立以孟郊为主角的标志性城市雕塑。请有关专家进行实地考察,选定地址(高速下来后的迎宾大道进城处或104国道进城处),进行设计施工。这样德清可以借重名人,展现“孟郊故里”的人文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也提升德清在外知名度。
2、重建孟郊祠和孟郊故居。现有孟郊祠位于铁道边上,不适宜作为一个参观场所,孟郊祠和孟郊故居可以易地新建,仿唐朝文物的样子建造。建议在春晖公园以北新辟一处,或者在博物馆以北的英溪河北岸。在故居的院子里重凿孟井,重造清河桥,在故居内介绍孟郊生平,陈列有关孟郊的诗文集、研究文集,还可以展示有关孟郊诗文的名人字画,让故居成为展示德清文化的一个窗口。这样,可以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加武康县城的人文内涵。
3、建设具有文化个性的“慈母广场”。这是同春晖公园、孟郊故居配套的文化设施场所。主题定为“歌颂母爱”,设计一系列反映人间母爱真情的雕塑,与孟郊游子文化契合。可以在城市东扩过程中考虑设计“慈母广场”,比如即将新建的县政府大楼前的广场作为“慈母广场”,体现政府的亲民形象。著名艺术大师韩美林正在创作一大组母与子雕塑(估计60来件),表现“母亲之爱”的伟大,如果实施,可以设法邀请他参与设计。
4、开发以孟郊游子文化为内容的纪念品和广告宣传。利用本地资源,招募人才,进行艺术设计,制作反映游子文化的竹雕、木刻、石刻、根雕、皮贴画、壁挂等工艺品,开发反映游子文化的丝巾、T恤衫、风衣、钥匙圈、书签、纪念章等商品,这些产品可以在莫干山等本地旅游地出售,也可以远销海内外,扩大德清形象的宣传,发展德清旅游经济,带动新兴产业。
以上建议,第一部分中的1、4,县委宣传部和县文联已经准备实施,其他供县委、县府领导决策参考,如属可行,建议立项,组织有关部门,广泛听取意见,调研论证、策划设计、运作实施,更好的促进德清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推动德清三个文明的同步发展。
浮山人文景点创意(五)——知青文化(2009-11-01 01:06:10)
知青岁月,青春的岁月。苦涩的记忆,成长的摇篮。友情、爱情像不息奔腾的河流,永远在知青心中流淌。
在浮山就有当年上海知识青年下放时居住的土房。这是浮山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遗存。
当年林场的一栋砖墙瓦房,当时可是这里相当的“豪华”建筑,农民们把当地最好的房子让给知青居住。而当时,他们自己大多住在土砖草屋。
这间房子已经破败,现为村茶厂临时厂房。但作为一个时代事件的遗迹,具有旅游开放的价值。
遥想当年豆蔻年华的大上海知青,离开繁华都市,离开亲爱的父母兄妹,从黄浦江边来到这千里之外的山村。生活的艰难、劳动的辛苦可想而知。
当年,知青下放时有的只有15-16岁。想来他们的父母在当时多么的无可奈何,多么的担心,仍受着多么大的痛苦和感情的煎熬折磨。
10月30日,当我带着一行中年人,来到山上这间不到100平米的农房前,省城某医院一位主任医师就是当年的知青。我注意到,门虽锁上了,他仍然探着头从门缝里张望。
1950年代出生的城市青年基本上都有知青情结。昨日的知青已经是今天各条战线上的栋梁。知青岁月值得记忆。值得纪念。
随着岁月的流淌,知青时代的遗存越来越少了。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知青运动,也会渐渐随着岁月的冲刷渐渐淡去。但是,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记,值得我们这个民族去记忆,去思考。
虽然我不是知青,但我有许多知青同学、朋友,我了解他们的心。
开发知青文化这个焦点,肯定会得到广泛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