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乡贤逸闻:方东美

时间:2009-11-02 09:39:30

文/潇洒园主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805fb80100fwx4.html

       

                  

 巡视近些年种种新儒家研究的著作,不难发现,著作者几乎都恨不得将人世间最瑰伟的赞誉,送给同一位大师,诸如诗哲兼熔,辞采俱丽,学慧高积,淹洽中西,高峰排云,出神入化~~等等之类,不一而足。东西方哲学家会议主要创办人査尔斯。摩尔教授聆听了他的报告后惊叹:“我今天才知道谁真正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现代文化昆仑钱钟书看到他的诗作后感慨:“中国古典诗人,如先生者,今后绝矣!”而他自己则说:“在家学渊源上,我是个儒家;在资性气质上,我是个到道家;在宗教欣趣上,我是个佛家;在治学训练上,我又是个西家。”这样一位被人交赞的精鹜八极、俯摄万象之大师,就是“甲于皖口”的桐城桂林方后裔——方东美。

 方东美毕生献身于中西文化的贯通与重构,山岳再起,戛戛独造,自是让世人景仰不止。然而他于处世治学的凛然风骨与峭拔人格,更显现天才纵横无疆的磅礴大气和师者刚健鲜妍的生命美德。 

 1927年,“宁汉分裂”后,时任国民革命总司令的蒋介石被迫下野,李烈钧就任南京国民政府临时负责人。在1122日“吁蒋复职”的学生请愿中,李烈钧公然下令军警向游行队伍开枪,当场导致两人死亡,方东美所在的中央政务学校一名学生受伤,后不治而亡。此一暴行,令一向正气铁骨的方东美怒不可遏。1123日,急邀谷正纲、段书贻等教授抬着前一日被打死学生的棺材举行游行,全校队伍紧跟其后,一起前往国民政府抗议。方东美等人将棺木放置国民政府大门口,高呼口号,愤怒声讨施暴当局,昼夜不息,直到李烈钧第二天宣布下台方止。这就是方东美人生历程中的“抬棺大游行”事件。

 方东美不仅勇对惨无人道者当头棒喝,穷追猛打,即便对其执弟子礼的蒋介石也有毫不客气、不容情面之处,体现了一个独立文化人的狷介、孤耸与耿特。西安事变前,蒋介石即诚意拜方东美为师,学习《易经》、阳明学等中国传统哲学,以期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每每讲课前,蒋介石均以学生之礼相拜方东美,方东美也以布衣身份给蒋介石行国家元首之仪。二礼共举,传为佳话。其后,蒋介石自兼中央大学校长,某次到校视察讲话,随从人员犹依军校之规,令人将大礼堂座椅悉数搬出,以让师生者立姿接受训话。时任该校哲学所所长的方东美见此情景,顿时勃然大怒,厉声喝问:“来者何人?”答曰:“蒋校长。”方东美一听,更来气了:“既是校长,岂可不尊师,成何体统?我这个所长不干了!”此言一出,全场哗然。座椅虽然立时恢复,但方东美硬是在老蒋面前辞掉了所长一职。蒋大人也只好肚子里鼓槽,没得法子,谁叫方先生的满腹学问宽于江海、胸中道德迫近云天?

 对国民党首领如此,对中共党魁也没有卑躬屈膝之举。方东美在金陵大学读书时,便是当时南京的风云人物,同一帮深怀济世理想的年轻才俊组成了“少年中国学会”,与“五四”组织南北呼应,波澜骤起,成为支配中国近代史的两件大事之一。1920年,大哲学家杜威来华,在南京的欢迎会上,方东美被推举为中国哲学代表,并致辞欢迎,其光彩照人,冠绝一时。因为“少中”的巨大影响,也吸引了在湘从事学运的新民学会会员毛泽东。经王光祈引荐,毛泽东正式加入“少中”。但往往众人意气风发、高谈阔论之时,唯毛泽东在座沉默寡言。大家思忖大约是其学历不够之故,便纷纷劝其进学深造。毛泽东面示愧色,遂用《老残游记》中自嘲口吻笑曰:“年纪大了!不中用了!”于是,众会友便以“毛大哥”相称长人六七岁的毛泽东。时光荏苒,西风无言,江山却要翻一个身。25年后,毛蒋重庆谈判。紧凑的日程中,毛泽东颇念旧情,决意会一会在渝“少中”枕霞旧友,一者出于统战需要,二者显示今非昔比。集宴当日,重庆上清寺渝园杯盏联欢,少中同仁毕至。待毛泽东一出场,虎步龙骧,举目流盼,大有一党魁首俯视群伦之概。如此阔行雄姿,饱经忧患的“少中”贤人,“何能服此气势”矣?只听方东美轻轻一句桐城乡音:“这不是当年在南京时的毛大哥吗?”众人一愣神,随即齐声呼曰:“毛大哥到矣!”此一追昔揭底之语,让现场尴尬气氛顿有缓和,却让毛泽东“蓦然显露昔年初莅南京时之乡曲情态”。毛泽东便自我解围道:“忆昔初到南京,一切茫无所知,于是从下关独上城头,穷一日之力,巡行全城九十余里。”同人相顾失笑说,这原是万里长征之初步练习,今天是否还有此雅兴?毛泽东见大家词锋犀利,便及时转移话题,历久始毕。

 与政治家打交道方东美是老松立崖,巍然挺拔;执教授课时他也同样端方严正,寒锋逼人。刚刚过世的历史学家唐德刚曾师从方东美,坦言方东美是他平生获益最多、也是最敬业的业师。唐德刚回忆方东美上课时的认真与投入情形,令人叫绝。也许,只有这样的严师,方能栽培出陈康、唐君毅、刘述先、傅伟勋、陈鼓应、陈石泉、沈清松、傅佩荣、释净空等一大批饮誉海内外的英才高足。唐德刚写到:“方老师那两只黑白大眼,从那大眼眶的眼镜里向我们左右一扫,顿时全场阴风惨惨,教室四周似乎都站满了牛头马面。这时一位漂亮的川籍女同学,忽然大叫一声‘哎呀’,自座位上扑到地下。全场数十人,没一人敢吭一声气。”也是呀,面对如此一丝不苟之严师,受业的学生哪个还敢有半点走神?

稿件来源:
编辑: 高春英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