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周潭印象(黄复彩)

时间:2009-11-16 09:05:51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cabc9010008v8.html

幼时在横埠老家时,就听说附近有一个周潭。周潭人骠勇,喜武,说周潭七八岁的孩子与人打架,首先一个丁字步就让对方怯了三分。周潭人擅长板凳花,一条家用的长凳,足可抵挡几路人马。周潭人还善舞手巾把子,夏天一条围在腰里的汗巾,遇到敌手,随时解下,舞动起来,水都泼不进他。这些传说,伴着幼时的记忆,一点一点印在脑子里,串成对周潭的神往。可惜我很早就随父母离开横埠,那时回一趟老家难上加难,多半是清明或是冬至,随着父亲,去老家给先人上坟,头天去,二天回,渐渐的,周潭在我的脑海中模糊了。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借着采访之便,我才第一次走进周潭。那是一个初春时节,周潭街的早市热气腾腾,坐在一处锅贴摊前,感受着周潭街春日祥和,也就难以相信,这里不久前曾暴发了一次氏族间的械斗风潮。周潭人喜武,善斗,多少年来,周潭人为水,为地,为一些不相干的事情,时时会发生氏族间的械斗,据说一切的恩怨,皆来自于一百多年前的一次事件。当时的太平天国陈玉成部要过周潭,周张二村议定联合抗陈,结果大敌当前,其中的一族却按兵未动,另一族在一场血拼中遭到惨败。两族结怨由此开始。

我们走进一个村子,走进一户人家。在我们一再请求下,一中年人为我们表演了一段板凳花。似乎并无我们在惯常的武术表演中所看到的眼花缭乱的套路,然而那板凳头的一击,一博,以及那汉子的一哈一喝,都让人感觉一种东乡人所特有的凶蛮和强悍。以周潭为中心的东乡武术,在历史上就是这样演绎着一串串亦悲亦壮的活剧。

那天下午,几个在周潭中学任教的学生陪着我,一行人去看附近的大山瀑布。未曾进山,我即被大山村的景致迷醉了。那是我第一次走进江北的山村,村前的溪流,溪流旁盘根错节的水柳树,以及水柳树旁栖息的老牛让我感觉到一种乡野的宁谧。实在想不出,这样柔美的山村,怎么会衍生出虐杀和争斗。我们来到一百多年前的古战场上,再不见兵戈铁马的厮杀,更不闻生命相残的呻吟,满眼所见,是春仙子不小心泼下的大块大块的颜汁,红的是桃,白的是李,而那鹅黄转绿的是刚抽出细芽的茶棵。似乎就很难相信,一百多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殊死的交战。但我知道,每一个被一抔黄土葬埋的冤魂,最终都不过化作一粒尘埃,又被一只叫作历史的大手轻轻抹去而不见踪影,没有人会记起他们。

周潭人的孔武,演绎过自相的残杀,也演绎过杀富济贫及与邪恶抗争的悲壮,清末民初,三十六位民间好汉为铲除恶僧而攻打九华山的那段历史至今被东乡人津津乐道,扑朔迷离的传说,更为那些早就被历史湮没了的英雄增加一道道神秘光环。这个春季,我再一次走进周潭。这是一个缺少英雄好汉的时代,因此,寻访三十六名教的历史传说,在我看来似乎就有了特别的意义。惜年代久远,熟知那段历史的老人已所存无几。虽然如此,我却对当代的周潭及周潭人有了更多的了解。第一个把桑那澡塘开到周潭街的老余父子,精明的生意人老吴,还有为寻找在战争中牺牲的父亲遗骨而孜孜不倦的周正雄老人。而周潭人的智慧,在周腾飞老人的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凭着少时在学堂门外偷听来的学问,能诗善画的周腾飞被周潭人称为才子。不论遇到怎样的逆境,周腾飞总能以智慧和微笑绝处逢生。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他在废品堆中找来一些被人丢弃的钟表,于是,把这些废物一块块卸下,又一块块拼装,凭着这种手艺,周腾飞养活了一大家人。十年前,周腾飞相濡以沫的老妻因病离世,不久,又一个女人走进周腾飞的屋子。周腾飞把同样的爱恋送给这个比他小得多的女人,周腾飞的屋子里依然不缺欢笑。现代人不再热衷于钟表,周腾飞坦然地接受这一现实,现在,古稀之外的周腾飞看看电视,打打小牌,他的快乐,从来都不会因生活的改变而稍稍打盹。

我是临离开周潭时才接到左净校长的邀请去周潭中学参观的。在一条小河的那边,屹立着周潭中学高大的门楼,而“枞阳县周潭中学”的校额,竟是出自上世纪中国最伟大的诗人郭沫若老先生之手。那一年我第一次走进周潭时,左净还是一位文学青年。他写诗,写散文,也写小说,渴望着有一天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差不多二十年过去了,再次见到他,我在他的额头上看到的是淡淡的皱纹而不再是诗,我在他的神情中看到的是一个教育管理者的成熟而不是对文学的痴迷和童真。难得的是,在他的办公桌上,我依然看到《小说选刊》、《百年百人散文》,甚至还有《禅的智慧》。比起二十年前,周潭中学扩大了三倍。左净说,周潭人不仅有强悍,更有超乎寻常的智慧。他指给我看校史室墙上的一排排照片,那上面有国防科工委的委员,有将军,有奥运会奖牌获得者,他们都是从周潭中学的大门里走出去的一代代周潭人。

站在周潭中学教学楼的阳台上,可以看到学校东边那块即将完工的田径场。四百米标准跑道上铺着从别处运来的红土,一群女孩子在操场上奔跑,几个少年在合力放一只风筝。大块的红土地映衬着这些花期少年的身姿,那简直就是一幅绝美的图画。那只蝴蝶在风中悠扬,少年们兴奋异常,远远地,我听到他们发育阶段所特有的嗓门在叫着:啊,啊!直到这时,我终于从连日来的困倦和失落中跳脱出来。消失或新起,都是一种必然,历史总会按照它固有的步伐前进,就像昨天的阴雨今天的太阳,就像周潭街上老余的桑那澡塘,就像周腾飞的婚姻,就像这红色跑道上欢快奔跑的少男少女,既然如此,我又何必为寻找三十六名教不利而失落,而怅然呢?

稿件来源:
编辑: 高春英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