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潇洒园主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5f805fb80100gaf1
黄苗子赠舒芜
浣溪沙
文到桐城王气钟,
海峰惜抱灭前踪,
堂堂通雅是家风。
阅史转怜天水碧
曝书哪怕肚皮空,
有书不富也称翁。
这是舒芜的患难之交黄苗子的题赠。在今天的祭奠舒芜仪式上,我想起了它。
梅安平主席在致辞中说:“舒芜先生一生漂流,如今回归故乡,这是舒芜先生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的深情。我们大家自发地来到鲁谼山上祭奠他,就是表达我们对于一位重要的中国文化人的由衷敬意。”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我特别注意到梅主席使用了“漂流”这一措辞,也许正是这个足以诠释舒芜一生际遇的词汇,成为我们应该关注舒芜、理解舒芜、认同舒芜、尊重舒芜的完全理由。
舒芜颠沛流离、风浪迭起的一生,在他的《口述自传》里有非常详尽的记述。对于这样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乃至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上有着特殊影响的特殊人物,我们以为,舒芜首先是一位饱受传统文化熏陶有着深厚国学根基的读书人,其次是一位尊五四尤尊鲁迅、反儒学尤反理学的才华横溢的思想家,再次是现代文化革新进程中进行独立精神创造的补天者,最后他又是二十世纪动荡中国的劫余人和悲剧符号之一。而对桐城来说,舒芜的意义则在于,他是厥功至伟的实现桐城文学现代转型的第一人,在桐城古文谢幕历史舞台之后,舒芜始终跻身中国思想界的前沿和文坛的主流位置,非常突出地显示了自身“曝书哪怕肚皮空,有书不富也称翁”的足够学术底气和雄厚文化实力。
历尽坎坷,阅遍沧桑,舒芜晚年转而怜爱碧水长空,必定觉得这世间纷纷扰扰不过沧海一粟,终是不值一提。所谓不断承担反省自问之责的,乃是那些历史话语权的拥有者,与舒芜本人已经无关。
稿件来源:
|
编辑: 高春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