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枞阳地名传说

时间:2009-12-22 09:08:40
文/水一方 原文地址:http://bbs.ahzyw.com/topic-87023.html
从《枞阳县民间故事》中,收集整理下列四个地名由来的传说,供大家一笑:
一、    七家岭 
  
七家岭之名始于三国,名医华佗行医至此,与山中七樵夫共憩闲聊。华佗根据这七位樵夫各述其本人或家属的不同病情,就山采药,为之治疗。
华佗走后,这七位樵夫感激不尽,凑钱立了一块“回春碑”于山下道口,以作纪念。后又在纪念碑右侧建起纪念祠,名华仙祠。
当华佗遇难后,祠改为庙,供奉华佗塑像,庙名宝华庵。
华佗小憩的山岭随后即名为七家岭,而庵也以“七家岭”命名传至今天。
二、    五猖庙

五猖庙位于今金社乡政府附近,即俗称“大牌”的地方。
传古有五人结拜为匪,有一夜抢释教徒傅相家,将金银珠宝放在傅相家白马背上驮回。急行到丁家大山咀时,任五匪鞭打,卧地不走。并说:“我前生穿了你五人合伙开的小店一双草鞋没给钱,今生为你们驮宝五十里路,草鞋钱已经还清了。”
五匪商议说:“一双草鞋,尚为此还债,我等今生劫财,来生要还多少债!”五人意见一致,放回白马,原宝驮回。   
白马回头有天助,为防五匪变卦,空中生白云,满山梅花开白花,山下柳树生白叶,山上石头变白色。故该地白云、白石、白柳、白梅地名由此而来。
五匪决心改过,拜求天地恕罪,并打马去傅相家请罪,慌乱中坠岩全部身亡。魂至傅相家,托梦傅相,愿为教徒,修成正果。玉皇大帝按傅相焚烧的奏本,对五匪赦罪,并封为五猖菩萨,交由土地菩萨管制。这五猖菩萨改其行为,不改生活习惯。现人们去五猖庙时,必备酒荤。
三、    乌金渡
乌金渡以前是白荡湖的重要渡口,商旅来往,络绎不绝。
有一天,来了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牵着一条大水牛要求过渡。载牛必然要少载人,老者又不愿多出钱,摆渡人就不愿意渡他。后经旁人劝说,才勉强让他与水牛上了船。渡船划到湖心,水牛拉了一堆牛屎,摆渡人十分恼火,把牛屎抛入湖中。 
不一会,渡船靠岸,众人纷纷下船后,老者和水牛忽然不见了。摆渡人看看舱内残存牛粪,都变成了闪闪发光的乌金。   
摆渡人后悔自己肉眼凡胎,把神仙当无赖,把乌金当牛粪,懊悔不已。“乌金渡”便由此得名了。

四、    拔毛山
还是在乌金渡,一个摆渡人晚上被叫起,一班人要过河。先上来一人说:“今晚我们要到百宝山有事,人马多,最后面的是个小老头,牵着一头小毛驴,船钱找他要。”
船工划了9趟,最后上船的果然是个牵驴的小老头,船靠岸了,船工大叫:“你们船钱还没付呢!”说完就跟驴屁股后面追。
谁知那老头已经进了山,毛驴正往山里钻,他急忙抓住驴尾巴往外拖。结果只拔下驴尾上的三根毛。
此时天已亮,一脸沮丧的摆渡人低头一看,忽然满脸惊喜:原来他手中的驴毛竟是沉甸甸的三根金条!
从那以后,那百宝山说叫拔毛山了。

稿件来源:
编辑: 高春英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