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破草帽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59426fb30100gfpu
现在一般人都认定:为商必奸。
其实过去的商人未必是这样。
为了说明这一点,还是来谈谈我们的小城旧事吧。
一、 在商言诚
过去,在枞阳,各商行都成立自己的同业会,相当于今天的行业协会。同业会主要作用就是规范和协调同行业各商家的经营活动。
那时,同行竞争异常激烈,所以各商号都想拓宽自己的客源,稳住自己的回头客、吸引更多的新客户。所以在坚持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的同时,往往有意让利与顾客,使竞争几乎变成豪赌恶斗,为了建立良性竞争环境,这时就纷纷成立了同业会来规范各商号的竞争行为。
例如,当时枞阳街上有不少商号都零售酱油、醋、米酒等,零售这些商品时用的是竹筒做的量通,有几两的,有半斤的,同业会就经常带着标准量筒到各商号去检查,要求同一种规格的量筒不能大于同业会的标准量筒,至于量筒小了,那是谁也不愿意的,因为使用小量筒的商家会赶跑所有的顾客,商号必定倒闭,任何商号也不愿意自寻死路。
这一点与现在的商贩喜欢克斤扣两的习惯正好相反,说起来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不相信。
二、 宽厚待人
过去商家待人也较为宽厚,坚信和气生财。
例如,祖上在经营“陈贻发”商号时,有一位伙计干活很好,人品也很好。不过,有次偶然发现他偷东西回家,有人密报老爷,祖上并不急于立即处理,或把人赶走了事。而是细心观察,并留意他偷东西的途径、频率与原因。最后暗自查明,原来那位伙计的母亲病了,家庭生活突然变得极其困难,偷商号里东西出去卖实属不得已而为之,祖上顿起怜悯之心,定期就暗地里在他藏脏货的地方放些足够的碎银子,帮助那位伙计度过了家庭困难。后来那位伙计发现是老爷有意暗中帮助,就对“陈贻发”商号极为忠诚,为“陈贻发”干了一辈子,并成为一名掌柜的-----枞阳话叫做“朝房”(有这种读法,但汉字可能不对)。
也许现在有人根本不相信这些,那是因为现在道德观不一样了。
过去的商家极为相信因果报应,各商号都努力地暗地里做好事,而且不对别人说。因为当时人非常热衷于积德阴功;做了某件好事,如果对别人说,那就不是阴功了,所以好事也就白做了-------谁愿意白做呢?
过去商家乐于积德阴功,是因为他们希望财源滚滚、福寿同在,是因为他们希望远离祸端、远离是非。
关于这些,如果有人始终不相信的话,那就看看有关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等华人密集的地区的电视就可以进一步得到验证了。
不仅仅是商号信奉“积德阴功、因果报应”等说法,其实枞阳的普通老百姓也很相信这些的。
而且我还认为,作为一个真正的枞阳人,对于“积德阴功、因果报应”这些说法肯定是很熟的。
至少我本人对“积德阴功、因果报应”是十分相信的。
另外,我的有关历史与文化的博文还有以下12篇,请有兴趣的网友看一下,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 小城旧事(一)
2. 闲聊文化(一):中华文化根基不可动摇!(2.历史性)
3. 闲聊文化(一):中华文化根基不可动摇!(1--引子)
4. 小心成语陷阱(二)
5. 小心成语陷阱(一)
6。 我们对不起祖宗(三)
7。 一个老百姓对于新体诗的看法
8。 我们对不起祖宗 (二)
9。 我们对不起祖宗 (一)
10。 艺术与性总是关联着的
11。 小议文化与科学的关系 ----随便为中医说几句公道话
12。 坚决支持央视的百家讲坛
稿件来源:
|
编辑: 高春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