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俊国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u/50e3f71e0100fs27
六年前,张三看到农庄上左邻右舍,有的人家在城里安了家,有的到小镇上买了商品房,心里痒痒的。于是就和妻子商量准备也在小镇上买套商品房。
夫妻俩把家里的存款数了数,六万多,而镇上的商品房一般的都在八九万。夫妻俩到镇上走了走,看了看,也看中了一处,老板开价九万五,一二两层,一层是门面,二层住家,坐北朝南,面积一百三十多个平方。跟老板还价,老板说最多只能让一两千。夫妻俩回家算了算,如果现在买,买好了再装潢,至少要亏空七八万。再加上儿子才十五岁上初二,成绩还马马虎虎,万一考上大学,上学需要好多钱,钱压在房子上,到时拿不出来怎么办。想想还是过两年再说。
转眼儿子上了高中,属于那种上不来下不去的角色,按平时成绩,考个大专差不多。夫妻俩知道儿子的成绩,狠狠心准备在小镇上买套房子。这两年张三忙时回家帮妻子种田闲时外出做瓦工。两口子省吃俭用,一年节余万把块钱。到镇上几个刚开发的地方去一看,商品房全面涨价,一二两层的十二万,一三两层的十一万五,且房子的质量远不及原来看中的那套。夫妻俩白忙了两年,还没赶得上房产涨价的幅度。“也许房价还会下浮。”夫妻俩这样想着,又没买成。
去年暑假,儿子参加高考,成绩很不理想,刚进大专线,填报志愿的时候又稍高了一点,没有被学校录取。复习也是徒劳,于是便去无锡打工。
儿子高考落榜,又二十来岁,张三夫妻俩这次下了狠心要在镇上买房子了。于是,去年年前到镇上看了看,想买一套价格合理的商品房。
这两年镇上没有什么新的开发,原来开发的商品房还没有全部售出。夫妻俩去找开发老板,商谈买房事宜。原来十一二万的房子,老板一口价,十七万,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现在金融危机,什么都降价,房价怎么还涨呀?”张三问老板。老板笑着说:“现在镇上哪里还有地方可开发?物以稀为贵,你现在不买,明年还将更贵。”张三不信,电视上说外面许多地方的房价都下浮,国家在调控物价,也许明年就能波及到我们这里。这样想着又没买成。
今年,儿子谈了个对象,女方没有什么要求,只要在镇上买套房子这门亲事就定了。张三这次无路可退了。前不久,张三夫妻俩到镇上打听房价。最近,镇上新开发了几处商品房,价格相当昂贵,五年前只有八九万的,现在全是二十五万以上。夫妻俩又到去年准备买房的地方去看了看,还有两套没有售出。找老板谈,跟老板已经相熟了,老板很大气地说:“人家刚开发的卖二十五万,看在老朋友的面上,这两套随你挑,我只要你二十三万。”经过讨价还价,最后以二十一万五成交。
夫妻俩苦笑笑,不仅白白地替开发商忙活了五年,还倒空了七八万块钱。
稿件来源:
|
编辑: 高春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