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 >正文

南京网友单车访浮山(组图)

时间:2010-02-08 15:15:50

文图/ dx9702  游浮山时间:2008年6月7日

浮山图片地址:http://www.xici.net/main.asp?url=/u14235631/d71939230.htm

 端午三天假,一要探亲,二要摩游,探亲,主要探望在合肥住院的老父亲,还有弟弟妹妹等家人,这事比较私人,不便惊动他人,所以只能一车两人单驰;骑摩托去,时间比较宽松,可以顺路跑几个景点。探亲摩游两兼顾,设计路线如下供参考:
    6月7日:南京一大桥一江浦一巢湖一庐江一泥河一店桥一浮山一孔城一桐城。本想宿桐城,第二天赶住合肥,但因高考,全城住宿爆满,只得连夜经舒城一肥西赶合肥。当天行440公里。6月8日与家人共渡端午佳节。6月9日:冒雨返南京。合肥一巢湖一含山一和县一江浦一大桥一南京,12点到家,当天行210公里。总行程约650公里。
    其中一天,摩游景点“一大三小”。一大:浮山国家地质公园;三小:孔城老街、桐城文庙、桐城六尺巷。
    浮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久居深山人未知,我敢说摩友中除我外无人去过(不知太博导是否去过?)。不去不知道,一去才知道:没去真有点遗憾!这儿是1.2亿年前火山喷发形成的。“集古火山、佛山、文山一体,中国唯一,世界罕见”。这不是我的话,这是地质专家的话。因当天安排景点较多,本想稍事逗留就继续赶路,结果,这山一上,就是三小时。可以说,浮山极具特色、生态原始、令人震憾。听听这名“浮山”,就与众不同,含“山浮水面水浮山”之意。浮山坐落于皖江北岸的枞阳县,山水清淑、岩壑灵奇、风景飘逸,是一个以火山岩洞和摩崖石刻为特色,并与河湖风光、人文景观相辉映的风景名胜区。弦歌聚涌历千年繁盛,人才辈出经万劫不衰,造就了浮山历史悠久、人文丰厚的特色。“东西南北皆水汇”,浮山犹如一叶轻舟漂于水面,故有“江上绿叶”、“海上蓬莱”之美誉。”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形成“无岩不树、无径不竹、无涧不花、无石不苔”奇妙景观。浮山外形丘陵状,平淡无奇,而山中丰富多姿。洞壑藏幽,峭壁凌空,奇峰怪石,各具风姿;更兼碧水迂回,沟谷纵横,美景天成,令人叹为观止;洞连洞,石堆石,山径天梯,文人墨宝,崖寺禅钟,让你一次游个够,三小时已经超出“预算”,使出了吃奶的劲,而我们存摩托车的浮山村村民李大爷却说,你最多只玩了三分之一。TMD下次我得备足干粮和饮水狠呆一整天。
    距浮山30多公里的孔城,老街面积不小,从一甲到十甲,可与水东比规模,与孙埠比破损,还可与三河比资历。几乎一点维修都没有,一幅自生自灭的样子,老街民居一半已无人居住,我们随便走走,拿着相机拍片,就有人问,这个老街你们什么时候收啊?我靠,我TM那点象王石?动不动就盖楼,弹弹指就买地!
    桐城的文庙属国家3A级旅游景点,已经免费开放。到底是文人荟萃之地,人家懂事理人性化,不象咱们城里,屁大个地方,伸手就要人家30-50,进门一看全是假古董、伪风光。可惜我们到迟了,只能在门沿卡着门缝“暗给个”(青海话说:看一看)。
    还有“六尺巷”。桐城,一直有着“文都”的美誉,缘于清代著名散文流派“桐城派”。桐城市内人文景观和历史遗存随处可见。城内有许多小街巷,如“一人巷”、“钱尚书巷”、“双井巷”、“讲学园巷”、“小河边巷”等等,但最为闻名遐迩的街巷是“六尺巷”。我们刚进城,问一摩的司机,他随手就指了方向。后来我们到了市中心广场再细问,无人不晓,任何人都会给你指路。“六尺巷”是一条100多米长、2米宽(相当六市尺)的小巷,路面铺着鹅卵石。故事是这样的: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在京城做官,他老家桐城的亲人起墙脚做屋时与邻居吴姓人家因地皮发生争执,家人去信请他出面摆平。这位大学士看后立即回信说:“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就是叫家人应当退让。家人看了信以后,主动让出三尺。邻居吴氏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三加三等于六,这就成了六尺宽的小巷。今天“六尺巷”这一美谈,又成为“讲和谐、倡文明、科学发展”的教育典故。
    这“一大三小”我还没玩够,下次我领路带大伙游一圈,成不成?不过可要抓紧噢,目前公园收费管理还不严。(2008/6/9)

稿件来源:
编辑: 高春英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