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潇洒园主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805fb80100gdsd.html
(吴汝纶像)
汪书记荣任安庆市政府常务副市长,7日上午已由安庆市人大常委会正式任命。晚间雪松书记专门召集诸幕友,请汪总吃顿饭,以示贺意。园主叨陪末座,与人同喜。席间,话题多关涉刀笔事,汪总对数年来以文辅政工作甚为称意,并转述中南海殷本杰同志短信相告“国务院秘书局盛赞桐城材料”云云。
汪总乃秘书出身,文字行家,对材料质量高下颇能瞬间识别,有时仅以只言片语稍作校正或画龙点睛,境界远甚。下属也因之弗敢懈怠,惟精益求精以期顺利过关。汪总又擅辩证思维,桐人皆知,阐述问题尤能正反互论,且窥隙攻难,前关后锁,左右逢源。园主07年曾为北大街改造一事,与其有过一次观点碰撞及口舌之辩,胜负未果。但园主也似乎由此一瞥以辩证视域发掘问题之门迳。
入幕捉刀,在得贤明;否则遇人不淑,容易造成心力交瘁。桐城派后期宗师吴汝纶即有出入曾、李两幕府的不同遭遇。这段经历为其高足唐文治所记录:
吴汝纶自称:“吾无他长,于学问途辙,颇有闻见。”曾国藩极赞其“古文、经学、时文皆卓然不群,异材也。”李鸿章则笑称吴汝纶:“才则有余,性刚不能与俗谐耳。”吴汝纶感慨曾、李二人对待文事所持截然相异的态度,甚可说明他俩与周边幕僚相处的不同作风。曾国藩是开明的、民主的,这开明、民主源于他的自信与信人。曾氏文韬武略素为吴汝纶感佩,因而吴汝纶佐辅曾氏帐下,业务日益精进。曾氏嘱咐门下草拟文稿,颇有点像现在的项目公开招标,优者胜出,而且他自己也亲自操刀,平等竞争,又有点大比武的性质。在这样宽松的氛围中,众人相互砥砺、精心打磨、各展其长,天长日久,其见识、才具、文思与手笔不长进才怪呢。但李鸿章的作派就不好恭维了,以致吴汝纶在感叹“遭际亦幸”的同时,心中仍“慨然”有不平复意。相比曾国藩,李鸿章的公务处理方式官场习见,言之动之不免有自负与专断之嫌,且因自负与专断带来文事处理上的狭隘之弊,顺昌逆亡,智囊们诸多闪光的思想不仅未被激活起来,反而被上司的个人意图压抑之。虽然李氏之疏,多出自汝纶之手,但他仍自表“故我依然”,“而文思乃日隘。”从吴汝纶内心讲,这该是非常可惜的事。光绪15年,吴汝纶辞官不就,始执掌保定莲池书院,前后长达12年,门墙广大,高徒遍布,被推为“东方第一人”。光绪28年,管学大臣张百熙拜请其出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一职时,竟长跪不起,此也看出吴汝纶当时的学问博洽与道高望重。
桐城派诸名家,人生多有游幕的履历。竹管为活,谋文策划,也是实现自己“修齐治平”理想的间接途径。他们中的多数人做得比较成功,名气也非常大,所以有“绍兴师爷桐城幕”之说。吴汝纶身近相国,健笔耕耘,任劳任怨,显然是同行中的佼佼者。
稿件来源:
|
编辑: 高春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