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来浮山前,与国家的“一把手”狠干了一场口仗——这是崇祯十一年。
黄道周涨红着脸对皇上:“忠佞都分不清的人,怎么能当‘一把手’?”
崇祯斥道:“你念的那点书,除了一张恶嘴,还能排上什么鸟用?”
这场口仗之后,黄道周被连贬六级,调任江西。
从江西到浮山,顺风顺水。在浮山,黄道周留下几则诗文,还给会圣岩的和尚画了一幅画。即便名家,心情不畅,文笔也畅不了。这几篇诗文,此处就免录了。
崇祯十四年,崇祯又想起黄道周:这老儿虽然有脾气,毕竟也还算有能耐。于是下旨复官,入京召见。黄道周见国运已尽,遂告病回家,专心著述。
明亡后,弘光朝他干了吏部侍郎、礼部尚书。隆武朝,他又做了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
隆武帝对郑芝龙说:“你拨点钱给黄老头,让他拉支队伍吧!”,郑曰:“咱们都欠零花钱呐!”
黄道周只好自个圆场:“组织上有困难,老朽自个想办法吧。”
隆武帝问:“您老有何高见?”
黄曰:“给几张白条凑合吧。”
隆武帝给了他一把空白介绍信,黄道周到江西拉了一干人。队伍刚出婺源,便被徽州守将逮个正着,黄道周也被押至南京。
洪承畴很佩服黄老头,对清主说:“这老头文章气节,声冠江南。留他一命,买份人心吧。”
清主说:“老子混到今天这份上,还缺这点软实力吗?”
隆武二年三月五日,黄道周被拉到菜市口。一刀掀了他的脑袋,可他的身子就是不倒。
道周死后,衣服里露一纸条:“大明孤臣黄道周”。 (其门人蔡春落、赖继谨、赵士超和毛玉洁同日被杀,人称“黄门四君子”。
黄道周善书、工画,以文章风节高天下。游浮山时,除留有诗文外,还在会圣岩给和尚画了一幅画,并题词于其上。
祖籍莆田文赋里双牌铺(今莆田山牌村),是福建莆田始祖唐进士桂州刺史开国公谥忠义黄岸
公三十世孙、兴化军城始祖北宋会元郑獬榜传胪进士太常寺卿侍中兼枢密副使谥文正黄中庸二十一世孙、宋隆兴癸未特奏进士潭州知府黄丰十八世孙。黄道周乞言自序状云:“先代从莆田徙居铜海(今福建省东山县)再世矣。”
明万历十三年(1595)二月初九,道周生于漳浦县铜山所,即令东山县铜陵镇,出生世家,年少家贫,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就有“闽海才子”之誉。二十五岁建漳浦东皋书舍,从事讲学著作。天启二年(1622)三十八岁的黄道周中进士,与倪元璐、王铎同期。深得考官袁可立的赏识,后来黄道周为先师作《节寰袁公传》,记述袁可立一生坎坷多艰的为官经历。先后任明天启朝翰林编修、经筵展书官,崇祯朝翰林侍讲学士、经筵展书官。)(作者:闲情偶记)
稿件来源: 枞川夜雨博客圈
|
编辑: 双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