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钱氏有谱,其由来远矣。自吾所知者,曰《大宗谱》,武肃王撰也;曰《庆系谱》,文僖公撰也;曰《续修大宗谱》,元太尉屳公撰也;曰《流光谱》,淳安莘野端浚公撰也;曰《重修流光谱》,叔阳常臭公撰也;曰《重修钱氏流光》,则名位先考镜水府君撰,而实非出一人手也。文僖与屳公皆总忠懿王。忠懿王之后,为钱氏大宗,其视流光则支矣。为流光者祖文穆王而宗静宣公,静宣于文穆支也。静宣之孙有寺丞公守新安,始迁汝溪,又静宣之支也。居汝溪五世,而有将仕郎臻公,臻公支子著者为惠显、惠济两侯,其后或迁于蜀阜,或迁于蔗境、坑田,皆去歙而淳。
迨我祖烈公自淳安之蜀阜迁于桐城之巒漕,则又惠济侯所分之一支也。以宋末始迁巒漕,迄于今,代更四朝,年历四百,族益众,属益疏,不得不于支中析支,以稍求其所谓亲者而联属之,亦势所必至也。吾七世祖为绩公。绩公之后,子孙现存者近五百人,其中名字或冒昧雷同,相见多不能认识,况自此以外乎?绩公者,诲公之仲子,主事时公之孙,将军必寿公之曾孙,烈公之六世孙,惠济侯觷公之九世孙也。今合绩公以下为一支,而宗绩公,则所分于惠济侯支中之一支也。
而或者疑焉,疑夫绩公之兄纯公、弟绍公皆处于孙宜人遗腹之诲公,今何不舍绩公而宗主事公,以合三支为一支耶?噫!是吾之志也,吾欲合之,而不能遽合,是非吾之罪也。虽然,即宗绩公可也。绩公孤传为鹏公。鹏公传五世而及于吾身,及吾身而服始尽。苏子曰:服尽则亲尽,亲尽则如涂人。吾虑此五百人之即为涂人也,汲汲乎及吾世而谱之,庶几吾之精神志气犹足以联属之,使疏而复亲。而不能他及者,亲久尽也。呜呼!夫两支之未合也,岂以亲之久尽乎?虽未合,而两支之世系井然,于吾谱则亦犹之合也。岂惟此两支?即将军以下之世系俱井然也,自将军以上亦井然也。
夫物之不能有合而无分,犹之乎不能有分而无合也。吾之为是谱也,总其纲而张其目,会其源而洒其流,名为支谱,而宗谱之大概备此矣。吾分之,后之人必将合之。合之者,当窥吾意旨所在,于笔墨然疑之间精而祥之,成一信谱,以续《大宗》、《庆系》、《流光》之后,是吾之志也夫。是吾先子之志也夫!
稿件来源: 本站转摘
|
编辑: 双车道
|